培养兴趣改进方法训练习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培养兴趣改进方法训练习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孙庆梅

孙庆梅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蒙古族中心小学131100

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两三个周期。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背后冷静思考,就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灌输新理念﹑运用新教法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培养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曾首先进行这样的情境设计:两个小朋友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地引入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这样的设计,动手、动脑、动口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二、改进方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等等。在教学中还要立足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训练习惯,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养成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我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A地去B,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B地去A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王师傅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B地?)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王师傅离A地多少千米?)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以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第五,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