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结合生活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以社区健康教育三年前后对不同文化层次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比,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结果:两组教育前后糖尿病饮食知识、日常食物交换计算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在血糖监测、定期系统检查、血糖控制、并发症、生活质量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要达到预防作用,单靠灌输糖尿病知识还不能达到目的,进行有效的生活干预是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69-02
为了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影响,我院连续三年每月一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并对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及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连续三年参加我院每月一次举行的社区糖尿病健康讲座的患者。
1.2方法
我院工作人员把糖尿病相关知识编印成册,病人每人一册。在三年中每月举办一次的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第一年对糖尿病的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第二年每月集中一话题,提前一月宣布下月内容,由工作人员到时回答患者提问;第三年再根据调查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讲解,讲解后再回答患者提问,也可利用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提问作答带动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学习。把参加的患者按文化层次分为初中及初中文化以上和初中文化以下两组,两组教育前后均进行调查对比再经统计学处理。
1.3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需求调查表”、“糖尿病知识及糖尿病患者情况调查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需求、一般糖尿病知识、个人饮食习惯,治疗及急慢性并发症情况。生存质量包括糖尿病对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的影响,治疗对患者的影响。问卷由工作人员现场发放,现场收卷。视力不良或文盲有工作人员代为填写,由被调查者确认。教育前发放“糖尿病知识需求调查表”,“糖尿病知识及糖尿病患者情况调查表”,问卷100份,回收89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教育后发放“糖尿病知识及糖尿病患者情况调查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问卷8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67份。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教育前有效问卷82份,男36名,女46名,按联合国卫生组织标准,非老人(<60岁)4名,低龄老人(60~69岁)72名,高龄老人(>70岁)6名。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60名(下称A组),平均年龄56±4.8岁。初中以下及文盲22名(下称B组),平均年龄54±2.8岁。
2.1.2教育后有效问卷67份,其中男性18名,女性49名,按联合国卫生组织标准,非老人(<60岁)16名,低龄老人(60~69岁)35名,高龄老人(>70岁)16名。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38名(下称A1组),平均年龄67±9.8岁。初中以下及文盲29名(下称B1组),平均年龄53±5.4岁。
2.2教育前
A组与B组在个人控制饮食和体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在自身疾病重视程度上,对健康教育认识程度上,自我监测血糖,希望掌握的糖尿病知识,选择健康教育方式上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1)。
2.4教育前后
教育前后血糖优良率比较: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1组和B1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与A1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B1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坚持长期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医务人员投入少,受益人群多,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糖尿患者的需要,对传播糖尿病知识有一定效果,积极参加讲座的患者还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周围的人群及早发现糖尿病。长期系统的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已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多的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参加,低年龄组和高龄老人参加增多。积极参加讲座的部分患者长期单靠运动和控制饮食就能达标控制血糖。参加讲座的患者糖尿病知识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一直坚持参加教育的67例患者在教育三年期间均不曾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不曾住院治疗。调查中的慢性并发症大多也为老年机体功能自然衰退症状,如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等。生活质量调查,大多数患者表示糖尿病及治疗对其生活各方面影响不大,这与本部分患者大多经济收入较稳定,都是城镇退休职工有关。结合本调查分析,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层次高年龄患者较多,应与生理性机体功能衰退有关,自觉生活质量下降,慢性并发症出现。
3.2在三年的糖尿病教育中,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低血糖可能增加,低血糖引起的不适感病人随时能体会到,但高血糖引起慢性并发症往往患者在短期内还感受不到,所以患者经常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在教育中针对此类情况,具体教导患者如何避免低血糖发生和出现低血糖时如何应急处理。另外,通过实际病例展示及图片实例展示,如蛛网膜出血、足溃疡、烫伤等,使患者增加对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感及恐惧感,从而引起重视。
3.3教育前和教育后,初中及初中以上和初中以下血糖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意义,但初中及初中以上和初中以下各自教育前后血糖优良率比较差别却明显,提示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健康需求相同,同样的讲座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需要。但高文化层次的患者掌握只是快,知识来源多,提示对低文化层次的患者如有条件应加强教育。我社区还进行电话随访提供病人个别咨询,对自愿接受医务人员指导的患者还提供免费体检,但低文化层次的患者学习自觉性差,不愿意电话随访,医院社区人员应提供上门宣教跟踪服务。高文化层次的患者虽掌握较多的糖尿病知识,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还有差距,自我监测血糖的意识仍然薄弱[1],有效追踪患者的遵医行为,全程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2],深层次督促指导病人日常生活行为,才能使病人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凤.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56.
[2]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