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要点,包括:早期预防性干预、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多重耐药茵感染患者的护理等。认为严格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呼吸道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型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增加,而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达30%~50%,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纠正呼吸障碍、改善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预防肺部感染、ARDS等并发症是抢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的呼吸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1例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9例,其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12—78岁,平均32岁。人院时GCS评分:6-8分62例,3-5分27例。其中66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23例保守治疗,其中62例先行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10例直接行气管切开。所有病例均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或急症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
2护理
2.1严格病房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新鲜,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地面用l%氯净液擦拭(4次/d),空气用紫外线照射(2次/d),定期空气培养。
2.2留置人工气道时的管饲管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再加上气管切开易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灌注营养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分泌物,提高床头30-60°,在鼻饲后1h内尽量不吸痰,若需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者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因体位、吸痰及其他刺激引起反流及呕吐造成误吸。在管饲前将气管套气囊打气3—5ml,于鼻饲后2h放气。保证鼻饲管通畅,每次注入营养液均先检查是否有潴留,郭晓霞[1]认为:若潴留量>150ml则暂停鼻饲,以预防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人性肺炎。有研究[2]指出,长期仰卧位及留置鼻胃管,容易产生甚至可能加重误吸。鼻饲时,应采用持续鼻饲法,通过加热器控制鼻饲温度,但晚1l点~次晨6点停止鼻饲,这样比较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周期。有资料显示,24h中禁食8h,ICU肺炎的发生率从54%下降到12%[3]。
2.3加强气道管理
2.3.1及时有效吸痰正确有效的排痰是保证有效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病人均采用有痰潴留时吸痰,提倡适时合理地吸痰而非定时吸痰非常关键[4]。避免了常规频繁吸痰对气道时黏膜的损伤,刺激分泌物增多,保证呼吸道畅,加强翻身叩背操作,使痰液松动易于吸出;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吸、二拍、三吸。一吸:即吸入药物,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灭菌的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咳出。二拍:即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手半握呈杯状,自下而上拍打患者背部,腕部用力,力量适中,既要对肺部产生震荡,又不使患者疼痛加重,每次拍背3-5min。三吸:即吸痰,由于危重患者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即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在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5L/min),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动作要轻柔,左右旋转,导管边吸边上提,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免造成缺氧。吸痰完毕后给予5L/min吸氧,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口唇、心率、呼吸等情况,平稳后调节氧流量。两次痰引之间,应重新给患者吸氧。
2.3.2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进行护理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氧管,用后及时更换。雾化吸入管、湿化瓶、吸痰机专人专用,定期消毒,执行各种操作前后,要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吸痰时戴一次性薄膜手套,尽可能减少感染机会。
2.3.3气管套管消毒气管套管取下后,仔细冲洗干净套管内的痰液,煮沸30分钟,每日煮沸消毒4次。
2.3.4气管切口护理气管切口敷料一般每日更换2次,若有污染或潮湿及时更换,气管插管上盖无菌湿纱布,可防止灰尘入气管内又可保湿。经常检查气管套管绳的松紧度要正好放置一手指,过松过紧都不适宜。
2.3.5持续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进入肺内的气体失去了正常上呼吸道粘膜的加温、湿化和滤过作用,致使气道粘膜干燥,纤毛粘膜系统运动障碍,痰液干涸,结痂不易咳出,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我们科采用了持续气道湿化法,临床实验证明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痰液阻塞、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明显减少。同时持续气道湿化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份的湿化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湿化状态,保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从而保证了气道通畅,减少了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促进了病人康复。方法:采用装有50ml药液注射器,接上延长管及头皮针头后与上法相同,此法可准确控制24小时湿化量。湿化用的输液管、注射器及配制好的湿化液24小时必须更换。
2.4加强口腔护理口腔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5],已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后各部细菌阳性,通过每次的咽拭子观察中发现,其培养结果与气道分泌物的结果相同,说明咽部细菌定植为气道细菌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加强口腔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因此必须加强口唇部的黏膜护理,同时注意口腔中的孤立牙的观察和护理[6],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应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棉球擦拭口腔,每日4—6次,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口腔黏膜损伤,本组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
3小结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而呼吸道的护理又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做好各方面的护理,患者将会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郭晓霞.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全科护理杂志,2008,6(10):2577—2578.
[2]胡佩村,陈素英.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381—384.
[3]StroudM,DuncanH,NightingaleJ.Guidelinesforenteralfeedinginadulthospitalpatients[J].Gut,2003,52:1-12.
[4]刘嫦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242—1243
[5]傅世敏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9,18(1):65—66.
[6]蔡建英,张玲玲,于龙娟,等.长期昏迷患者孤立牙所致口唇破裂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