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的探讨和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教是为了不教”的探讨和做法

王钰

王钰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是一种适应于现代教育形势的教育理论。本文从“为了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去教才能不教”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人才;学生

作者简介:王钰,任教于江苏省草桥中学英语教研组。

“教是为了不教”,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种教育哲理。这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论。那么“教”和“不教”之间究竟是什么关联呢?我们可以从“为了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去教才能不教”来展开讨论。

一、首先要弄清“为了什么教”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未来是靠创造出来的。什么样的人才就创造出什么样的未来。而教育就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工程。教师便是这项神圣工程的劳动者。那么为了祖国的未来,教师们应当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

有资料表明,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六大特征:积极进取、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吸收容纳能力、具有观察和思考的分析能力和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2007年底,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著名的电脑软件专家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七封信中也专门论述了21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作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和乐观向上者。李开复博士认为具有以上特征的人才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纪拥有更加平坦、辉煌的成功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是国家富强的希望。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指挥棒,不是单纯的“考试”。清楚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是在为了什么教孩子,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的,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教师们最终的职责。

二、研究“教什么”

但是,对于13至16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很多方面的意识还很模糊,各种能力还未得到较好的开发。他们尚不能理解自身的发展关乎自己所处社会的进步程度。于是,中学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教学活动来唤醒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能动的有个性的人,是要适合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具体的说,也就是我们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想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合作的能力,以及充满自信并有爱心。这点在如今的教育发展中愈发显得重要起来。

当然,我们不是说基础知识的教学不重要,也不是说死记硬背的功夫不需要了。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叶圣陶先生也从没有否认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为了不教”理论是一种着力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学理论。它强调的是“人是目的”。“传授知识”固然是教师最基本、最关键的职能之一,而“培养人才”却不只是“传授知识”那么纯粹和可操作性强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以“人”为中心,绝不能把学生单纯的当成单向的知识“接收器”或是把他们的脑袋看成是无限大的“空袋子”,只要将知识倾倒入内就行了。不然,一则导致人的主体个性丧失,二则导致高分低能。这又于未来的社会发展何益呢?

如今的学生终归有一天要主宰社会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所要求于人的东西太过五花八门了,不大可能会容许教师们采取某种专门知识的训练来指导学生应对那么多的变化。只有靠个人的内在修为才能来应对社会中的形形色色。因此,叶老指出,教学主要的不是把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达到一种主体性的“自决”、“自辨”、“自奋”和“自探”。换言之,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各种适合于并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直截了当地说,“教是为了不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的。它的工作核心是“人”,也就是“学生”。那么,“教是为了不教”的目地是要教会学生自学,而不是把学生教成只会考试的机器。叶圣陶老先生也在《语文教育书简(八)》中明确地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视为重中之重。自学能力涵盖了诸多能力的共同发展,这也是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三、探索“怎么教”,进而达到“不教”

教师想要“不教”首先要探索“怎么教”。“教”的境界高了,自然就会达到“不教”的佳境。“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涉及到了多种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自信感、独立性等等。而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某些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比如,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其学习兴趣的长度;迎合社会需求注意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利用学生的荣誉感进行适当的课堂竞赛;源于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个人成果展示或表演等。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认为,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到先全局规划,然后再细化。先是全盘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做到什么,之后基于这一考虑,具体安排各阶段的具体任务。比如,刚进校的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就先培养其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动学生“开口问”,学会抓住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会学生如何预习;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主要培养学生学会三个“自我”:自我判断学习水平、自我挑选针对自身学习水平的学习内容和自我检测;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尝试着让其成为“小老师”角色,分享其学习经历。

2.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注重备学生。纵观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可先将单元里的某些内容稍作整合,判断哪些知识适合现阶段的学生完全自学,哪些为半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的能力还是培养自我评估的能力。例如,以7AUnit3为例:在准备教授新单元之前,笔者仔细阅读了整个单元的内容,认为在教过“Welcometotheunit”这一章节后,Vocabulary的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Reading文章后的大部分练习都很简单,所以在分析过Reading的内容后,学生也完全可以自行处理这一版块的练习,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练习;Reading的难度不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半自主地归纳出Reading里的重要词组;教完Reading后,可以安排一次学生凭记忆自主默写和一次自主作业(这是自我检测能力的培养);整个单元教完后,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完成下列两项作业中的一项:设置一个场景合作表演万圣节或是春节的特有活动(有旁白),或是合作设计一张介绍某个节日的小报(这是正确评价自身、学会正确选择学习任务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让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并加以肯定。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和强烈的表达欲。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一些配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或是开放性思维活动的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快速及时背诵、头脑风暴、有主题自由论谈和“今天我来讲”等活动。

开设了课外书籍阅读课,也不失是提供给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一个好机会。它培养了学生自行选材,自主组织学习活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鼓励班级的学生自编英语作文集,这旨在提高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学生们为了入围,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考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也可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它们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在网上留题和解答过程帮助学生复习,或利用因特网的巨大信息量让学语言者融入跨文化的背景学习中,如,制作有关Halloween的电子小报。

4.预习作业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和具体的预习内容。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好措施。先学后讲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本次预习需要了解的问题。还是以7AUnit3为例:comic和Welcometotheunit的预习目标就是知道东西方常见节日的表达方式及其常见的活动和物品,还有dressupas…的用法。预习的具体内容是将预习学来的节日名称和自己认为易混易错的单词写在笔记本上,和用dressupas自编三个词组。Reading的预习是要求学生将不理解的语言现象摘录下来;或是让学生自己出两题中译英或英译中的句子,将其认为重要的语言点包含在内,第二天考同学;或是自主挑选新单词或词组进行抄写等。另外,英语《自主学习手册》也是一本较好的提供给学生预习平台的书籍。在未教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先行阅读《自主学习手册》中的notes和完成上面的相关练习也是个好办法。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会渐渐明白如何掌握一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了。

5.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见缝插针的。在课堂上一有机会,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我们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好办法;每次单元测验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错题集,了解自己的学习漏洞在何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及时弥补;大型阶段性检测过后,要求学生写学习小结,进行全方位地反思和总结近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将一些有质量的“错题集”或“反思总结”张贴在教室内,供自学能力较欠缺的学生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取代。教育的重心不仅从知识向技能转移,而且从纯粹的智力挪向感受、情绪等非智力领域。学生从知识的负载体逐步恢复成作为主题的完整人格。认清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才是他们接受知识的关键,才能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和谐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最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冯山如仁.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EB/OL].http://www.teachercn.com/Zxyw/Jxwz/2006-1/4/20060108151025381.html

[3]袁伟时.文化:中国与世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草桥中学英语教研组

邮政编码:215005

DiscussionandApproachto“TeachingisfornottoTeach”

WANGYu

Abstract:“Teachingisfornottoteach”isaneducationaltheoryadaptedtomoderneducationtrend.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on“whatthegoalofteachingis”,“whattoteach”and“howtoteachsoasnottoteach”.

Keywords:“teachingisfornottoteach”;talents;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