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珠(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83-02
【摘要】本文通过对鳖甲、龟板的炮制来论述目前临床传统中药炮制存在的各种情况和临床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药炮制的发展和药物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规范龟板杜仲
一次,笔者代人煎药,将二味药先浸一小时,随后煎半小时,然后放入其他浸好的药物,煎好倒出后,为增强疗效,把前一剂的鳖甲、龟板捡出,再放入第二剂同煎,煎好捡出,鳖甲尚可,而龟板还坚硬如初,为知道煎出多少时间才能使之松软,又重煎了一小时,取出开裂,裂块的中间还如未透水一样。此种情况使我联想到了三七个,于是笔者做了实验。把三七个开裂,有的如花生米状,有的完整。将其与鳖甲、龟板同时浸泡,看多少时间使之松软。
鳖甲3小时尚可,断面水浸透,易断,龟板3-6小时硬度如初,捶之开裂,清脆有声,断面部分水浸透,24小时质地坚硬,捶之开裂仍极困难,48小时后无松软现象。三七个:块状的3-5小时,水浸透表面,即皮部、木部未浸透,刀切之困难,10小时后块状木部水浸尚可,刀切之易断;完整的三七个捶之开裂,木部未浸透,24小时后水浸木质部,刀切之不易断,48小时切之易断。以后多次试验,情况基本如此。中药成分复杂,缺少对其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用药依据传统用药,这既说明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又暴露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弊端。
大家知道,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医治病不是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性能予以取舍。所以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制剂前必须的加工过程,大部分药物在应用前都必须炮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物贮藏、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矫臭味,特别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减弱或消除药物毒性、劣性或副作用以及引药入经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对中药炮制都有严格要求,但临床用药情况复杂,“处方给付”问题出现。同种药材的生、炙、煅烧及药用部位异同影响临床疗效。现就对几味中药的炮制质疑和改进以及目前中药炮制临床需求疗效存在的种种情况综述如下,旨在和同仁共同探讨。
一、质地异常坚硬的矿物、甲、壳、角类
临床应用中,许多中药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对其炮制有传统的要求,符合临床需要。但部分药物如鳖甲、龟板、瓦愣子、三七个等等,其炮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前文所述,如不是偶尔为之,怎知煎煮中的情况?如此,笔者从事临床调配十几年,其炮制规范相同。再如三七个,质地坚硬,开裂极其困难,患者有时还只用个子。调配中有的图省事,把个子直接调配,又不告知病人。如此情况,就算是告知病人先煎30分钟,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笔者认为传统的方法有待改进,采取更新的方法使之成为像穿山甲一样松软易碎之品,或是将其加工成为种子类状,或是直接将其做成粉冲服。这样,汤剂无需考虑煎不透的问题。炮制研究证明,鳖甲煎煮了3小时后,其蛋白质煎出量是生品的11.6倍,Zn、Fe、Se、Cu含量增加,所以还应告知患者,先煎2-3小时左右。对于止血化瘀质地异常坚硬的三七个,笔者认为应加工成枣仁状的小块,而不应在用时将其捣碎。总之,笔者认为像这样质地坚硬、价格又较贵的药品,其炮制有待进一步改进以适应临床需要,保证疗效。
二、根茎块类
大部分根茎块类的中药炮制符合临床需要,但品种不全。笔者对杜仲炭的炮制有质疑。杜仲系中药补肾安胎之要药。传统要求炒断丝应用,目前大多数地区是将净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晾干、入药,但操作中致使杜仲部分或大部分炭化,习称杜仲炭。该法原药材愈厚、丝愈多、质愈优,其炭化程度愈重。杜仲炒炭不是传统用药的主体,从南北朝至清代止,仅是极个别的特例。据考,杜仲在宋代以前以切制生用为主,宋代以后以炙用为主。最早记载杜仲制炭的医书是《吴鞠通医案》“通补奇经丸”一方中用其炭补益肝肾。该书在治“产后腰痛”等汤剂中也不用杜仲炭而用炒杜仲,杜仲炭与其炒制品在方剂中的作用也未见差异,究其用炭本意,似与入丸剂时利于粉碎有关。因此杜仲炭在传统用药中仅是个别方剂应用特例,而不是传统炮制的一般要求,所以近代杜仲炒炭与片面滥用“炒断丝”的炮制要求有关,并非医疗需要。为断丝而使其成炭,这是不符合传统炮制要求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断丝而不焦化。至明·陈嘉谟《本草·蒙·鉴》中提出“盐制入肾”,在理论之后基本统一为盐水炙制,近代不再沿用其他炙法。拌入液体辅料缓火炒制,便于掌握火候,避免焦糊、炭化,最后达到既丝断,又不焦化成炭的目的。中药制炭主要用于止血,杜仲及其炮制品均不用于止血,为什么还要炒炭?杜仲既断丝又不炭化是前人炮制的原意和历代用药的主体,始于近代的炒炭不符合传统炮制原意,因此应在继承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杜仲炮制研究,从而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保证临床用药疗效。
三、果实种子类药材
生品与炒品的应用有其他地区用药习惯,如上海地区习用生品蔓荆子、栀子。临床用药也是如此,生品炒品都有。但经实验,蔓荆子与栀子经微炒后,果皮疏松,宿萼易除,纯净度高,还可降低水分,杀灭虫卵,利于贮藏。同时,生品轧碎与原粒炒至微焦时对比,水溶性总体含量基本一致。
四、中药品种、炮制品处方应付
用于临床的中药虽然很多,但品种不全,如柿蒂、石榴皮、藕节、灶心土、韭子、瓜蒂等显而易见的品种都不具备,所以这些药品的疗效自然淡出医生的视野,中药的鲜品更不用说。炮制品种,特别是炭类也是如此,如小蓟、白茅根、川皮、防风、苦参炭、乌梅炭等,其他像米炒的党参,酒炙的黄连,盐炙的砂仁,蜜炙的桂枝、油炙的三七子等,品种不全,医生用药也只能同等调用,但临床疗效自然不同,“处方应付”问题也因没有统一要求而混乱。如处方写白术,配方时给炒品,而写黄芩时则付给生品,因此构成一方的应用,违背了处方医师的原意,造成医药脱节,如果这种问题不加以统一,必会给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等的观察研究带来不利因素。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是中医用药特点所在。炮制工艺只有以临床疗效、需求为依据,进一步深研究并建立化学成分的标准,才能不影响临床疗效,发挥中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大作用。另外,中药正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中药在治疗癌症、AIDS等疑难病症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中药材市场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才能建立起以中药商品为纽带的跨国经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