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取石方法用于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中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两种取石方法用于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中的对比分析

林宝光

林宝光

深圳宝田医院泌尿外科518106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两种取石方法用于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中取石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RLUL组有患者45例,MPCNL组有患者45例,对RLUL组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MPCNL组患者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结石清除率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我院对比研究发现,在手术时间方面,MPCNL组的[(44.2±8.7)min]比RLUL组的[(71.5±11.6)min]更少(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MPCNL组为88.89%,RLUL组为95.56%,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下降方面,相比于RLUL组的0.43g/L,MPCNL组的下降更显著,为0.78g/L(P<0.05);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2组患者使用不同取石方法的情况下,均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更高,且2中取石手术方法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特点,主治医生应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最佳选择。

关键词:上输尿管结石;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清除率

作为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病之一,泌尿系统结石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于发展成重度的肾结水及尿毒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极深[1]。近几年以来,医学领域的微创外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大多数结石患者采用了微创治疗方式,疗效良好。从以往的研究中来看,经皮肾镜和腹腔镜在对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用时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我院研究发现,国内外鲜有对两种手术方式具体差别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我院选择了收治的90例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患者,分组进行了2种取石方法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择了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4例,男4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10.7)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我院均对患者进行B超、CT、KU及IVU检测,证明全部患者的结石均不透X线,另外,保证其全为单侧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的结石,90例患者中,右侧38例,左侧52例。患者结石嵌顿的平均时间为9个月,大小为~,均伴有肾积水。其中14例术前于外院接受过ESWL的治疗。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排除了(1)输尿管结石合并有肾结石;(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3)患侧肾功能受损严重者,血肌酐大于或等于178μmol/L;(4)患者伴随有未能控制的尿路感染;(5)不配合手术者。且2组患者在性别、嵌顿时间、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MPCNL组:进行手术治疗前,对患者取截石位,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然后将F6输尿管导管沿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直到有明显阻力时停止,留置F20导管,在导尿管上固定输尿管导管。完成上述操作后,让患者改俯卧位,将患侧腹部用软枕垫高10cm,在12肋以下、髋嵴以上区域进行上盏穿刺,当B超显示穿刺针已进入扩张积水的肾盏,医生应及时拔除针蕊,证明穿刺成功的是患者有尿液自穿刺针流出。在上述基础上置入导丝,将其置于穿刺针处,然后医生用尖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0.5-1cm,进行从F6~F16的逐级扩张经皮肾通道,这一过程用筋膜扩张器每隔2F逐级扩张完成,继而建立经皮肾通道,插入输尿管镜,将操作鞘推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将结石击碎并冲洗取出碎石,后通过操作鞘于经皮肾通道内留置F16T管,将其用手抵住进行拔除,然后缝合固定T管,完成手术;RLUL组:患者取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抬起患者腰部腰桥,并用软枕垫高,在患者腋后线12肋下切约2cm的一个小切口(A点),医生将肌层用血管钳钝性分开,并将其撑开进入腹膜后间隙,然后伸入右手食指将腹膜扩张并推开,在腋中线髂嵴上2cm处穿刺置入10mmTrocar(C点),在腋前线十二肋下穿刺置入5mmTrocar(B点),并放入监视镜,然后向内灌注CO2气体,并将气压维持到20cmH2O,依次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找出结石位置,在此基础上,医生固定结石上方的输尿管,将其用电凝钩切开,继而将结石取出,一并切除肉芽增生组织及合并息肉组织,缝合输尿管切口的黏膜肌层,此时,医生将引流管从C点Trocar引入,并确保将其置于输尿管切口旁,然后在后续手术中缝合皮肤,结束手术[2,3]。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在对数据的处理方面采用了SPSS13.0软件,采用()表示统计资料,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围术期2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此次研究中,围术期2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显示:在手术时间方面,MPCNL组的[(44.2±8.7)min]比RLUL组的[(71.5±11.6)min]更少(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MPCNL组为88.89%,RLUL组为95.56%,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下降方面,相比于RLUL组的0.43g/L,MPCNL组的下降更显著,为0.78g/L(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

3讨论

作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的生活等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ESWL以及经皮肾镜取石等[4]。经我院研究发现,以往的临床多采用ESWL治疗,其本身具有非侵入性、无严重并发症以及安全有效等优点,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但对输尿管上段停留时间长、体积较大的嵌顿性结石,这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治疗的过程中,即使碎石了但也难排净,这种情况极易形成尿路感染和石阶,所以,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治疗并不是首选,对于嵌顿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医院对其的治疗需采用其他方法[5]。

所谓的嵌顿性结石,也就是在患者同一部位停留6周以上的结石,结石的横径一般大于输尿管的内径,停留于输尿管的第一狭窄处,由于长时间的停留,极易导致附近管壁形成增生的肉芽组织,一旦这样,将使得结石更不利于取出,若不及时治疗,会形成肾功能衰竭及巨大肾积水等病症[6]。我院分别采用了RLUL和MPCNL,对选取的114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本次研究及后续对比得出,在手术时间方面,MPCNL组的[(44.2±8.7)min]比RLUL组的[(71.5±11.6)min]更少(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MPCNL组为88.89%,RLUL组为95.56%,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红蛋白下降方面,相比于RLUL组的0.43g/L,MPCNL组的下降更显著,为0.78g/L(P<0.05);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本院认为RLUL对结石直径大于1.2cm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效果良好,为其治疗的最佳选择,

综上,我院研究发现,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我院认为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更高,且2中取石手术方法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特点,在具体的临床中,应当考虑医院的设备情况,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

参考文献:

[1]黄亮,陈志坚,余剑书.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2,23:20-21.

[2]殷乾清,陈丽萍,刘峰,邹安荣,章其鑫,周鸿益,巫琪.不同取石方法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对比[J].重庆医学,2012,36:3828-3829+3832.

[3]刘永达.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4]徐桂彬.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5]TanAH,A1-omarM,DenstedtJD,etal,Ureteroscopyforpediatricurolithiasis:anevolvingfirst-linetherapy.Urology,2005,65:153-156.

[6]刘平.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对比[D].河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