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锋
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北岩寺分校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在出现新问题时应如何应对的思想方法。本文就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究,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矗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前言:数学教学能够推动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的定理、法则等的发现,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等,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之后通过演绎推理证明还猜想是否正确。但是,数学教学始终注重形式化的方式,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要始终贯穿其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一、提供丰富典型教学材料
有专家认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验证结论,而不是发现结论,缺少依据情况预测结果能力和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归纳推理能力。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判断到一般判断的推理,这种推理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这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情况,具有某种属性而做出的一般性结论,是人们发现真理,认识客观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算规律、基本性质、公式等等,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进行概括总结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教学材料,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师要从学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就开始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要从感性材料入手,教师为学生讲解归纳的过程,逐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归纳。中年级学生已经对归纳推理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教师引导下,可以逐渐增加自己归纳推理的能力。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归纳能力,教师此时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指导学生应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时,若是例举的事例不多,可能会产生不正确的结论,因此,举出的事例一定要丰富,并且具有代表性,做出结论后还要进一步的进行验证。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1]。
在《圆的面积》学习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是不是可以将圆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等分好的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展示拼成的图形,说说把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像什么?把学生展示的图形按四、八、十六等分依次张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使学生认识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计算的原因和过程,顺利的开展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为学生设计挑战问题
类比推理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是依据两个不同对象的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属于由特殊到类比的推理。同样也是寻找真理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手段。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性质是很相似的,例如商不变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其中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挑战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同时采用类比推理的形式,将问题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类比推理是学生获取概念、方法、定律、公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解决和探索问题的有效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类比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当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减轻学习的压力,主动的与教师沟通,大胆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尝试发表自己的推论与猜想,这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会强化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2]。
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现在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探究并合作交流,将问题深入的探究和理解,将问题有效的解决,得出结论,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的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寻找识图的方法,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是合情推理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归纳、类比都包含着猜想的成分。数学猜想指的是人们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凭借直觉而做出的假设和预测。猜想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留出思维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都很少,不仅无法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敢、也不会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教学也与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相背离。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依据具体的问题和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产生各种猜想。想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同时要进行启发和引导,为学生渗透猜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猜想,并且通过语言外化,逐渐使学生学会合情合理的猜想。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3]。
结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与进步,教师就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出有挑战的问题,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因素,为学生提供合情推理的机会,实现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帼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研究[J].教书育人,2019(13):35.
[2]俞家骊.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3):65-67.
[3]林晓峰.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