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拓创造性思维,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一名优秀的高中美术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对美术有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理解与感悟相统一的认识,必须具备应有的美术教师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素养;注重培养
一、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碗水,那么教师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强调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储备。但是,在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多元化思想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固有体系,教师的一桶水显然不足以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思想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要想培育一代又代的人才,自身必须秉承“终身学习,传承教育”的学习态度。教师如果不及时跟随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和进步,那些传统而老套的知识和教学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美术教师应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美术教育还要突出“教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师的中心工作,做好美术教学工作是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分析和组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美术课要上得生动,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无疑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并对不好的方法引以为戒,杜绝再次出现;通过评课我们可以及时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集体备课”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可以采众家之长,更好地提高备课质量,减少教学失误的发生。工作十年来,我在听课与评课与集体备课中受益匪浅,这让我尽快地成长起来。
三、通过教学,使审美成为一种内在的必须、必然
自我美育,又称审美的自我修养,指个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审美方面自己向自己施教。一切美育受教者,他在审美心理上成熟的表现,就是能在审美活动中取得高度自觉,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陶冶自己。美育自身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受教形式向自觉形式过渡。“通过自由给予自由”这一审美原则,不但体现为审美中感受、判断和创作的自由,而且体现为审美体验的自主性。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实际上是建立起对审美情感的自我省察、自我评价系统。只有审美,只有在人们暂时超脱现实厉害和现实时空的种种限制的状态下,才能够对感情作从容体验和沉静回想,在其中分清健康与病态,高尚与卑俗,美与丑。这种自我评价体系一旦在内心建立起来,自我美育的能力也就基本具备了。自我美育的实施除了学校以外,学生成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社会中实施。美无处不在,在校园、宿舍、家中、大街、公园、赛场、田野无处没有它的身影。从我们的服装、生活用品、风景、建筑物中;在观看影视剧、观摩展览、外出游览、观看体育比赛、参加比赛活动时;一个身影、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等等方面,无不存在美的景象。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审美人生态度的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确立。而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坚持对美尤其是人格美的追求,以超越现实厉害的态度对待人生,那将是一至美境界,一种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四、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或艺术精神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理解,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常,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情趣是很能体现他的品德高尚还是低下。因此,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西方传统中,教育就是教知识,道德是通过宗教来培养的。这对中国近代就有很大影响,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德。这是非常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因为中国向来宗教观念薄弱,而艺术的精神非常发达,而且艺术的影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在对我国艺术欣赏和学习的同时,体会艺术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感受艺术中的经营布置,实则也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哲学。
五、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中渗透人文素养
现在的美术教材很好,在体现美术学科社会性、艺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这为我们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我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文学、历史、媒体艺术等人文学科外,还特别注重架起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自然知识的领悟及灵活运用能力。如阳春三月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我除了给学生讲解在我国的风筝历史,让学生了解风筝人文文化,我还让学生做风筝,在指导学生做风筝的过程中我会讲到美术上的纸艺、均衡,数学上的黄金比例、立体构成,媒体艺术中的电脑美术、动画设计,物理学中的力和力臂等。享有“中国园林之父”称誉的我国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曾说:“作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丰富的课堂语言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破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感受现代艺术形式进入科技范畴所带来的出人意料的变化。美术课堂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拓展,学生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必须遵守一些新的教学原则,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通过美术教育教学真正落实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1、采取多样化的课堂组织结构。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人文教育中的教学思想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习者。所以美术课堂教学切忌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体现人文精神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2、创设良好和谐、人文性的教学氛围。人文教育应以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宗旨。美术是关系“心灵”的科学,没有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就没有思想的自由,也就不会有美术创造力和鉴赏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3、加强人文互动,建构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积极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作积极的“倾听者”,要时时以宽容的态度欣赏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所以教学必须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他们的个性所能受到的尊重,以及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万木逢春时,风光无限好。时代赋予新世纪教师的任务与过去“师徒关系”中的师傅之职已迥然有别,在美术欣赏课中培育人文素养正是时代的召唤。本科我做为师范专业的学生,现在作为山水画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我认为在美术欣赏课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生学会品味生活、学到做人道理、学会审美创造美,这是美术新课标标准对科学人文价值的体现,是美术教育目标之一,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
作者简介:刘馨(1993.9—),女,汉,山东济宁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