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的阅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构建开放的阅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罗群燕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关键词语:阅读习惯探究式互动式个性化非预设

在许多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公开课上,我们不难看出执教的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甚至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也同样精心设计着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每一提问。但是这些事先已经有固定结论的阅读模式对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到底有多大作用?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否真的必须回到教师的最初设定的答案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示式、点拨式提问,的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大量的阅读教学实际,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炼出已经有了固定答案的试题式问题,构成了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着先入为主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自由的,文本的主题不应该被束缚,尤其是在知识传授的重要阵地——课堂上。我们认为,教学必须是一个过程,一种充满探讨和研究的过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打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形成非预设性教学过程;把学生从知识的容器的性质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达到一致的解读深度,换句话说就是: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模式。

这种阅读模式,与新课程标准核心思想的方向一致。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中,我们可以找到标准对我们的文本解读即阅读的要求: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根据这些理念精神,我们觉得文本阅读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是灵活机动的,而不是固定僵化的;是不断处于变化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的文本阅读应该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填鸭,而学生也能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开放的阅读模式可以从下述几种阅读方式进行:

一、探究式阅读方式

探究式阅读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讲解分析,而现在则是凡放开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去探索去追究。

“探究式阅读”的提出有其针对性。目的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明确,接受学习是学习的基本方式,探究式阅读首先有问题意识。因为教科书要求接受的知识大多历经长期的检验,一般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阅读主体面前,探究式阅读则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了问题意识,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式阅读具有开放的视野,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寻求更多的答案,还要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寻新的答案。

这种阅读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能,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探根究底读书法,重在探究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至于能不能探到“根”,究到“底”,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必要千篇一律的让学生回到教师最初设计的答案上。

二、互动式阅读方式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为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地以有知和无知看待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生命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通过自己的加工和创造,既提升、发展自我,同时也促使教师不在单单依靠教参,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先入为主的陋习。

三、非预设性阅解读模式

教学过程,教师不再是对课文进行概念性的、精确的分析,呈现非程序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关于交流意见的批判、肯定的机会,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躲过事先“伟大的设计”,视具体情景而定。总之,在互动式阅读中由于课堂状况的暂时性、知识的不确定性、自我思考的偶然性,因而教师放弃了对教学过程的确定性的普遍性的寻求而呈现出非预设性的特征。学生阅读文章,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复制教师的意识”,由于参与互动交流,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不是逐一累积的线性过程,而是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的交替过程。

四、个性化阅读方式

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感悟的权利。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阅读,教学过程应主要是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讲授的过程。以别人的“感”使学生“悟”,甚至用别人的“悟”取代学生的“悟”,剥夺学生感悟就是剥夺学生思考,这是扼杀学生思想活力的教学专制。它还从反面警告我们: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甚至用“请君入瓮”法强迫学生接受预设的唯一结论,那是扼杀“读者个性”的。学生针对作品情节、人物、主旨、结构、语言等的评论都可看作阅读批判,均应予以鼓励。阅读课中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带着稚气,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

要使阅读教学个性化,就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就不能靠一本教案“打天下”。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否则会扼杀个性化的灵感。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作品的“未定点”及“空白”具体化,它丰富、开拓了作品的“原意”。成功的阅读,都是作品和读者互为解释、互相理解、互相建构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从以上论述可见,开放是成功阅读的主要特征。这几种方式的阅读,不仅拓宽了作品的意义,并且还使学生领略到自由创造的乐趣及理性探究的魅力。这样,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就在建构作品意义的同时,建构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及个性气质,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精神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凝聚生命情致的创作”,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的阅读境界。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