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实施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小学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实施策略初探

梁凤娇

梁凤娇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小学,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家庭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亲子阅读”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首先了解了亲子阅读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针对如何让孩子们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把阅读变成习惯,把阅读变成“悦”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亲子阅读;阅读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14-01

书,对孩子而言,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而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孩子的小小世界海阔天空,孩子的大大梦想无边无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为了了解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我先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共41名学生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的范围包括对家庭阅读教育的认知水平、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的时间、阅读方法指导等多个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家庭的藏书量普遍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的家长有目的地为孩子创设阅读的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阅读前提下,孩子难以保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把阅读变成习惯,把阅读变成“悦”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在班中开展“共读一本书”一系列的亲子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落实了以下几方面:

一、推广亲子阅读

1.召开“亲子阅读家长会议”,增强亲子阅读意识。

家长对于亲子阅读的意识比较淡泊,因而召开亲子阅读家长会议、给学生家长发放亲子阅读倡议书、宣传亲子阅读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开展“亲子阅读讲座”,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亲子阅读,如:亲子共读、交流分享、悬念吸引等,使孩子在长期的亲子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2.建构“亲子读书俱乐部”,搭建读书交流平台。

亲子读书俱乐部的建立主要是为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地谈谈近期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现状,并在互动、分享、交流中寻找最佳的亲子读书方法,解决家长共同困惑的问题。

3.开展各种亲子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亲子阅读成果的展示有很多种:亲子朗诵会、亲子手抄报、亲子日记……这些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激发读书兴趣,并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与家长在掌声和鼓励中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亲子互动,从“阅读”到“悦读”

1.设置舒适的书窝。

现今很多的家庭,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璜亮丽的客厅,却舍不得用少许的费用布置实用的书房,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倘若一个家庭无法提供舒适惬意的读书环境,却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这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情。其实,置身于一个相对独立、安静而又舒适的空间进行阅读,无疑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要先为孩子建构一个书窝,为孩子创设舒适惬意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进来阅读。

2.以身作则,营造阅读的氛围。

物质环境的创设只是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真正让他们走近阅读,还需要家庭的阅读的氛围。实践表明: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父母自身的阅读、学习意识和习惯是影响孩子阅读的最重要因素。要想给孩子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环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首先,家长们每天都应有一段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以读报、看书或上网查阅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阅读影响。同时,家长还应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看、读各种书籍,让阅读成了家庭生活的内容,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更浓。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孩子的阅读动机自然会被调动起来,阅读兴趣也油然而生。

3.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首先要为孩子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书,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无、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否,一定程度上和图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合适的书籍应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迎合孩子兴趣的读物。在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以培养兴趣为主。比如《安徒生童话选集》、《格林童话》等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三、四年级要扩大知识广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五、六年级要了解名家名篇。可以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些名家的作品,比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作家的散文。

4.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也应该这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常常有家长抱怨:“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这只是个借口。只要家长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坚持习惯,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

5.以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阅读与成长。

鼓励不仅仅是一种表扬的手段,它更是一种内在的思想涌动,鼓励能使学生阅读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心灵的内部动机。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多用语言的激励(如“孩子,你的想法真独特”、“你让妈妈感到惊喜啊”)、动作的激励(伸出大拇指、摸摸他的头、轻拍他的肩膀)等方法,这些轻而易举的爱的鼓励,给孩子的阅读活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孩子在亲子阅读中体验成功,体验成长,从而产生自信,从机械的“要我读”转化为自我意愿的“我要读”。

三、亲子阅读,从“共读”到“自读”

在培养孩子看书、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策略,绝不能强迫硬逼,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积累阅读经验,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①讲述提问法——家长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家长讲述,边提问,解释疑难。

②随机引导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

③延伸想象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还有什么办法呢?

自从在班里推行“亲子阅读”以来,每到“双休日”,家长们大都陪同孩子在家里读读书,书店、图书馆已成为家长和孩子向往的地方,他们从中找到快乐与充实,我在孩子的周记中,都能深深感受到这点。看着家长们一份份的反馈意见书,听着他们对亲子阅读的评价,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是的,“亲子阅读”给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亲情”,是“沟通”。父母以平静之心给予孩子阅读的鼓励,不但让孩子敢于表达心中的感受,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尊重,在这种宽松、愉快的鼓励中,我们的孩子能不爱读书,能不会读书吗?心之所至,自然成!

亲子相伴的阅读,心灵收获的分享;家庭教育,阅读为先。让每一个孩子乐于阅读、享受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发展思维,不断完善自我,是每个家庭,每位教育者不可轻卸的责任!我们也相信:在孩子的阅读人生中,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与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皎娇著.亲子共读的心理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季燕.亲子阅读现状及家长指导策略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

[3]李小辉.亲情共享书香同沐——浅谈班级“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