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燕(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0)
【摘要】目的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intravenouscatheter]简写[PIV]临床使用中常并见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来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进针方法、留置时间方面对预防PIV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对留置针的认知程度与预防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跟踪调查及观察法、访谈法记录外周静脉留置常用血管、留置针型号、进针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固定方法,护士及患者满意度。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将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未给与任何干预;将31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对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分别记录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常见并发症。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静脉炎及渗出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带管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护士认知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90-01
我国留置针的发展仅20几年,发现留置针使用的关键仍然在临床护士对留置针使用的认可,而影响护士对留置针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1)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2)外周静脉留置针外渗率及静脉炎;3)外周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4)外周静脉留置针带管时间及固定情况;5)患者满意度及接受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患者使用随机抽样原则选取2013年10月至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及疼痛科住院患者61例.
1.1.2护士选择工作经历3年-30年,有护士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受过专业培训并评定合格的在岗护士17名。
1.2方法采用追踪调差法观察并记录护士外周静脉输液留置针操作流程,记录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护士选择穿刺的血管、进针方式、固定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静脉炎及并发症,静脉炎的诊断标准严格按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中对静脉炎和渗出的诊断标准。
2结果
2.1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来观察结果
2.2通过表3将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结果做观察记录并做进一步对比分析,将PIV留置时间限定在96小时以内,以无任何静脉炎及相关并发症作为PIV留置成功率。
3结论
3.1外周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式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有显著差异,旋转推进法因针尖斜面向左而减少了针尖对皮肤的刺激,减轻痛觉反射,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有效缓解了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
3.2正确选择PIV血管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正相关,外周静脉留置针选择血管直径>4mm,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
3.3脉冲式封管方式在研究中发现,冲管液在留置针外套管形成涡流,可充分减少血细胞在外套管的滞留,并在留置针针尖位置形成液滴,减少了传统方式冲管的漩涡式回流,从而提高了留置成功率,减少栓塞及堵管的发生。
3.4留置时间的长短有研究报道,96h留管时间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的炎性刺激;在PIV留置时间与细菌定植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中,有数据显示:PIV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导管内细菌定植率超过40%,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内细菌繁殖率增加,与PIV导管相关性感染正相关。
3.5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也有显著性差异,22G留置针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及文献记载,可增加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
3.6其次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中,无论是手背静脉网还是前臂静脉丛避开关节及尽量避免留置针位置的扭曲,肌肉剧烈活动都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其次前臂静脉丛易于固定,并降低了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3.7通过以上分析,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合理规范使用与静脉炎及并发症的预防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培训后的护士在穿刺成功率,预防静脉炎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培训护士。
参考文献
1期刊
[1]王静、石英、赵莉昆.留置针不同进针法对血管损伤的比较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云南昆明{[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1(a)-0153-2}
[2]余文娟、王静静、宋良燕.两种留置针送管方法的比较,{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文章编号:1005-619X(2013)12-1131-214000)
2硕士博士论文
[1]陈海燕、陆海琴教授、殷明伟教授.静脉留置针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河南大学}文章编号:10475—R471
[2]王姗姗、刘忠梅教授.夏季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细菌定值的相关性研究,文章编号:R472.9R37810183
[3]路颜羽、陆雪琴副教授.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河南大学,文章编号:10475—R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