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淑梅江苏省苏州市新市路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15007
摘要:本文从“挤”、“导”、“轮”三个方面论述高中语文口语训练的提高过程。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口语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样,都是人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但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文轻语”的弊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张志公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到现在还忽视口头语言,这是对语文训练缺乏现代眼光的一种表现。”这种“重文轻语”的现象,是极不正常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当今的时代,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语的交际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并且开始超越人与人之间的范围,如人机对话。由于机器只能听懂规范化的口语,所以对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与写”虽然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寻。写文章基本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话,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而进行口语训练,除了运用听到、见到和想到的材料外,主要是“读”。“读”是“说”的基础,“说”促进“读”。所以进行口语训练,对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上述原因,我在自己所教高中的一个班进行了口语训练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挤”、“导”、“轮”。
第一是“挤”。
每次课前挤出10分钟时间,让3位学生到讲台上来讲,每人约3分钟;老师利用1分钟时间进行评讲。每次训练的内容都在前一节课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充分准备。但在讲台上讲的时候不准带稿子,最多可列一个提纲。讲完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讲话内容写成一篇讲稿,交给老师。
这样坚持下去,每节课的前十分钟就成了口语训练的专用时间。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对口语训练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二是“导”。
训练前,我动员胆子大、有一定功底的学生上台演讲。这样,第一次训练时,就有了“自愿”的3位学生。这3位学生的演讲为其他自愿上台的同学做出了榜样,同学们打消了不敢讲、不愿讲、不好意思讲的顾虑。在第二次及以后训练时,同学们就能自愿上台演讲了。
第三是“轮”。
虽然每次确定演讲的3个人都以自愿为主,但是第一轮训练要求做到人人都要讲,人人都要参与。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当众讲话的心理障碍,而且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在第二轮训练中,重点对象是那些第一轮演讲不成功的学生。在第二轮演讲时,他们有了第一轮的教训,也吸取了同学们的经验,加上课下充分准备,一般都能讲得较为成功。
口语训练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其效果及产生的影响却是很明显的。
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集中表现在能够做到善于吸收、巧于表达,而口语训练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利用课前的演讲,让学生在课下构思,其实就是在积累,在吸收;课堂上学生讲出来,其实就是在思考,在表达;课后把所讲的内容通过书面形式用文字写出来,其实就是思路的再次梳理及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由此可见,口语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搜集材料、构思、演讲、书面写作的综合训练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口语训练能使教书与育人的两种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每次口语训练的准备和进行都要具体到每个学生,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接触就多了,面也广了,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障碍消除之后,学生就会从心里喜欢上你这门课,进而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老师组织教学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口语训练正是通过与学生的多方面交流达到以上目的的。
当然,老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教书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口语训练从形式到内容恰恰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并把“育人”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