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我院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李元媛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对2017年-2018年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2018年我院119份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9份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部位及表现情况、不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布及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群体中以老年人比率最高,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带来了损害,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头孢菌素比率最大,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针对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226-02

在临床药物应用方面,抗菌药物为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对预防与治疗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中,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也随之增加,导致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1]。因此,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2]。为此,本文以我院119份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2018年我院119份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所有报告均遵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对ADR报告表进行填写,并基于网络将其呈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Excel等统计学软件加以运用,对119份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部位及表现情况、不同抗菌药物下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及不同给药途径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ADR临床表现分型上,对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ADR分型方法加以参照。

2.结果

2.1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在119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以老年人最多,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男性,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皮肤及其附件中,在皮肤反应上多具有直观性,医务人员应严格根据说明书与有关规定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地应用,同时应加强同患者沟通,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早发现和给予针对性治疗。在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种类中,头孢菌素所占比例高达41.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用药方式上以注射剂居多,干燥的粉末溶于水后易出现不稳定,导致致敏原的产生,继而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在应用容易引发过敏的药物时,应多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高度重视对高致敏性药物的应用。另外,研究发现,静脉滴注是最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抗菌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其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为55.5%,之后是口服给药与皮内注射给药方式,分别占比20.2%与14.3%。主要考虑与这些给药方式下药物疗效发挥较快有关,用药前必须对患者年龄、过敏史及肝肾功能等全面考虑,对个体化给药方案加以制定。针对静脉滴注给药,需对给药速度进行控制,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患者反应给予密切观察等,加强对抗菌药静脉滴注给药的风险管理。

综上所述,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还与药物本身和给药途径有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和全身系统不良反应,临床对抗菌药物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对患者性别、年龄等进行全面考虑,谨慎、合理地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减少,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梁计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58例调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44-1845.

[2]王晓秀.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4):268-269.

[3]杨玲,徐茵,张乃东,等.持续改进抗菌药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