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升降中探讨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的学术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从气机升降中探讨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的学术思想

金毅轩陈以国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健忘症的患者也逐步增多,所以老年健忘症的治疗也就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但现代医学对部分患者的疗效不甚明显,故今从中医理论出发,在以瘀血为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气机升降理论试述陈以国教授治疗健忘症的学术思想。陈以国教授临证多推崇针药结合,在老年健忘症的治疗中也多收效显著。

【关键词】老年健忘;从瘀论治;气机升降;针药结合;陈以国教授;临床经验

健忘症,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回想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医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善忘”为名的记载,后世医书对其的记载则更是详尽。而现代医学则将其隶属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IC)和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坏死以及大脑皮质萎缩密切相关[1],但因其病因复杂多变,致使现代医学对其更深一步的病因病机阐释尚不确切。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健忘一病在临床中越发常见,给患者及其家庭也带来了无尽烦恼。故今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恩师陈以国教授瘀血致病[2]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就气血升降角度论治健忘。

1健忘症病因病机论述

1.1中医文献论述

就健忘一病记载而言,传统医学较现代医学则更为系统全面。溯源历史,《黄帝内经》中便已有“善忘”一说,《素问·调经论》篇有载:“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灵枢·大惑论》言之:“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流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记:“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灵枢·本神》道:“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可见健忘一病在《内经》中,或因气邪并作于上,血邪并结于下,致神乱而发;或发为气机升降之乱,心肺虚而致营卫之气难以时而上,则头府失其所养;或见于处置不当,气血失常所致;或伤于肾,志伤而为病。至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则称其为“喜忘”,且从瘀血而论载其:“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宜抵挡汤下之”。后世《血证论》中对以瘀论治健忘也曾记载言:“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同一时期由王清任编撰的《医林改错·脑髓说》则将健忘病因归为“小儿脑髓未满”或“高年脑髓渐空”。综其可见,健忘一病在中医史上可谓源远流长,致病学说众多,现代临床中则多以肾精脑髓学说及痰淤致病理论为大家所认可。

1.2陈师观点

陈师在临床中治疗健忘一病时则首肯“从瘀论治”,并指出下焦瘀血是本病的致病关键,认为健忘与人体的情志及精神密切相关,而人体的“精神”主要存在于人体各个小络之中,并赖以气血的滋养。然而瘀血结于下焦,一则碍气;二则伤津。碍气者,清阳无以得升,而脑府“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又赖五脏之精血、六腑之清气为用,故而失养;伤津者,津液亏损,外难以达皮毛,内不能养脏腑濡髓窍。又因脉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故而全身脉络皆受阻,累及小络,气血失荣,精神也会随之受损,最终发为健忘。

1.3健忘症病机的升降关系

1.3.1三焦升降失常

《伤寒论》有言:“阳明证,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之血,故令善忘。……宜抵当汤下之。”抵当汤之用,主理下焦瘀热,太阳瘀结膀胱之证,亦合“下焦瘀血致病”之论。而三焦作为“元气之别使”和水液代谢的通道,皆赖以下焦气化作用的支持,下焦瘀结,三焦受累,“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失常,更可见上焦病症,碍气而伤津。论及三焦升降关系,昔日有朱丹溪“提壶揭盖”之法,宣上焦而利小便,以升为降,通理三焦。可知上焦闭塞,三焦都会有所波及,乃致下焦不通,尿储而癃闭。反而思之,下焦瘀节,三焦受累,是谓“壶嘴堵塞盖亦难揭”,致使上焦难宣。就此《备急千金要方》也曾记载:“下焦实则大小便不通利,气逆不续”。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言:“邪气聚于下焦,则津液不得通,气血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滞于下,是生胀满而硬痛也”。然《灵枢·决气》篇载:“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明确指出上焦在宣发气机及输布气血津液的重要性,而上焦不宣,则气不足以充身,小络气血失养,加之上气不足,精神定然随之损伤,最终引发健忘症的形成。

1.3.2膀胱经瘀阻与脑的关系

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来看,《灵枢·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属膀胱。”《灵枢·空骨论》:“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无论膀胱经主、支循行,皆络于脑。而人体各脏腑又将各自精气汇于背俞,灌集膀胱经,上注于脑,养脑益髓,以奉精神。《洞天奥旨》中指出,“脏腑之气血不行,则脏腑之经络即闭塞不通”,故而瘀热之邪结于膀胱,其经气自会闭塞,头府随之失养。而《素问·热论》中又载膀胱经“为诸阳主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精则养神”,膀胱经若有瘀阻,阳气首先受到扼制,继而难以化精养神导致神志损伤,发为健忘。

2健忘的治则治法

回寻健忘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说法纷纭,但汇总而言则多以虚、痰、瘀、情志损伤致病常见[3],而陈师以“从瘀论治”为基础,提出“下焦瘀血致病”理论,治法上以活血祛瘀,健脾升阳为主,并结合临床脉诊,脉证合参继而度方用药。陈师平素医病多针药并举,以药石调养气血,以微针梳理气机,且用针之前也必先诊脉以候病机方才治疗,在健忘症的临床治疗中陈师常选用针药结合治疗。现代医学在治疗健忘时则多选用脑血管扩张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改善脑供血循环、纠正精神行为障碍为主,或辅助以交流疗法及音乐疗法等进行康复训练。但对于部分健忘症其疗效并不理想,故而选用传统中医学治疗健忘症的优势便更为明显。

2.1中药治疗

在下焦瘀血致病的理论基础上,陈师医治健忘时多以活络聪明汤为底方,并根据患者脉象,适当加减其它中药进行组方。活络聪明汤为陈师自创方,是其在下瘀血汤的基础上增加了水蛭、益智仁、菖蒲、远志四味中医而成。下瘀血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原方由大黄、桃仁、蛰虫三药组成,为治疗妇人产后干血内结着于脐下引起的腹痛之方,其主治在下焦腹部,亦治血瘀津亏而致经水不利,口唇焦干之证,其治则主要以调理三焦气机津液输布为主,活血祛瘀以化下焦瘀血,使浊阴得降,以复气机升降之用,从而推动津液正常输布,恢复其濡养周身脏腑孔窍之功。上方合以水蛭可以增强其活血通经之性,且破血消积以祛久瘀之血;《灵枢·本神》言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故又佐益智仁、菖蒲、远志补肾健脾升清以养意志,诸药为伍既可活血化瘀通络,又能补肾健脾益智,可谓升降相安,气血得和,故以活络聪明汤命名。

2.2针灸治疗

平素在针灸治疗中,陈师则多以百会穴为主穴,并根据患者具体脉象及症状,辨证选用它穴进行治疗。百会出自《针灸甲乙经》,其汇聚有督脉、膀胱经及肝经三经之气,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大穴之一。就健忘一症的治疗而言,百会穴无论是在其局部的近治作用,还是其通过经气调养的主治功能都有非常显著的效用。《针灸大成》明确指出“忘前失后:灸百会”,《针灸资生经·心气》也曾记载,百会治中风心烦,惊悸健忘。此外《灸法秘传·应灸七十症》也提到:“忘前失后,曰健忘也......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百会穴位于巅顶且具有较强的升提功能,而足太阳膀胱经又“上额,交巅”,故而灸、刺百会都可使汇聚于背俞的脏腑之气,通过膀胱经为使,上注脑府以养其用。《灵枢·海论篇》曾提出四海之说,并记载“脑为髓之海,其俞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于此可见,其盖即为百会,又是脑作为奇恒之腑的两个腧穴之一,也更加明确了百会穴对于脑府疾病的治疗作用。若健忘患者瘀血较重则配以膈俞以调血,若其中焦虚弱则可加用府会中脘以补虚升阳。

2.3针药并举,升降同治

上述治疗中来看,无论选用药物治疗,还是结合针灸疗法,陈师始终不离气机升降之用。《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张介宾也就此谈到:“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4],足见健忘之病亦可从气机升降而论。瘀血本为阴邪,善着于下焦为病,内见瘀血停滞,清气难以得升,故用活络聪明汤下瘀血而治。但瘀血久结,上气虚羸已久,单纯以益智仁、砂仁、菖蒲健脾补肾助升阳,其力仍稍逊色,故附加百会以提清阳之气,更补脑府,功倍而效用显然。

3结语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健忘症临床越发多见,本文主要以瘀血致病论其治则,主要阐述瘀血结于下焦而致气机升提受碍之论。但在临床中健忘症病机及证型繁杂,不可一概论之,当审其脉证,查其气血阴阳方才治之,如痰浊所致健忘,当以化痰为主而后升提清气补养脑用;脾虚湿盛所致,则以健脾化湿为主,脾健湿祛清阳亦会自升;肾精亏虚者,多以益精填髓为主等。陈师临证,多以四诊相参,辨证为治,且重视气机升降的调节,故而临床治病常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孟艳,王蓉,刘梦霞,盛树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神经元凋亡机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04):245-247.

[2]沈宇平,陈以国.陈以国教授从瘀论治健忘症临床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8):115-117.

[3]周霞.健忘证防治方药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

[4]张景岳.类经[M].范志霞,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53.

[5]孔怀德,陈以国.陈以国针灸建里配天枢调理“气机升降”辨治杂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0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