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出现核黄疸。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和观察,及时找出黄疸的病因,针对治疗,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大部分是良性的临床经过,少数为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而过高的血清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严重者死亡率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1]。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优育学方面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对56例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配合抚触一系列整体护理,明显减少黄疸的发生和促进黄疽的消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56例,日龄1-7天24例,7-14天16例,14天以上16例;足月儿49例,早产儿7例;男婴34名,女婴22名。生理性黄疸30名,病理性黄疸26名。黄疽指数<12mg/dl32例。黄疸指数>12mg/dl24例。
1.2方法生理性黄疸以及黄疸指数<12mg/dl的患儿采用抚触护理。每天测定黄疸指数,如黄疸指数持续增高需立即汇报医生明确原因(排除外科情况),用蓝光照射。病理性黄疽以及黄疸指数>12mg/dl采用蓝光照射,并结合抚触护理。
2.结果
本组患儿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患儿全部度过黄疸期,住院时间最短的5天,最长的15天,平均住院日7.2天,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3.护理体会
3.1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观察心跳的次数、强弱是否有异常。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要注意观察有无昏睡、昏迷情况,眼球有无斜视、注视,有无肢体抽动。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新生儿刺激反应正常、肌张力良好。若对刺激无反应或反应低下、肌张力差是病态的表现。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夏季常因室温过高、水摄入不足而发生高热、脱水。冬季又易发生体温不升,凡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要防止硬肿症的发生。
3.2皮肤护理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生后即进行胆红素监测,不等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即予以治疗。注意保护眼睛及外阴,做好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清洁,及时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防止破损感染,引起合并症的发生。光疗中应每4小时改变体位一次,以防骨突处皮肤受压时间过长,导致皮疹及青铜症的发生。
3.3饮食护理正常新生儿哺乳时吸吮有力吞咽顺利,若出现拒乳、不哭、反应差则提示病情危重。如哺乳时啼哭不止,是口腔粘膜溃疡或咽喉肿痛的表现。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
3.4光疗护理及时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前彻底清洁消毒蓝光箱,将20W蓝光荧光灯管6支开放式单面箱放于暖箱上或婴儿床上,或上下各装20W蓝色荧光灯管6支,接通电源,保持箱内温度恒定在32℃-34℃,在箱内加设温度计保证患儿安全。如患儿出现烦躁,应定时通风、降温。保持箱内湿度55%~60%。应尽可能多地暴露患儿皮肤,患儿用黑眼罩遮盖双眼,避免蓝光损害视网膜[2],全身裸露,会阴、肛门部位用长条尿布包裹。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经蓝光照射氧化分解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灯管距患儿30-50cm,每4h更换照射部位1次。记录胆红素数值、照射时间、照射开始及停止时间。一般持续照射24h,血清胆红素降至12mg以下时可停止照射,如24h黄疸无明显消退可延长至48h,必要时隔一段时间可以重复照射。由于接受蓝光照射不显性失水严重,因此要定时喂水、喂奶、补充、电解质。加强臀部护理,定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防红臀,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防止红臀。每次巡视必需用手触摸箱内及患儿皮肤体温,出汗较多时,护士要及时给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个别患儿可出现皮疹,轻者可不处理,重者给予维生素B2。光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皮肤黄疸的增减、出入量等,观察大便次数、性质、量、颜色,必要时留取大便做常规检查;每2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每天复查胆红素。若患儿出现嗜睡、高热、恶心、拒乳、腹泻等应及时查找原因,如调节灯管数目、降低箱温后情况仍无好转,须立即停止照射。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吸吮无力、哭声尖锐等症状,防止发生核黄疸。
3.5抚触护理抚触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护理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双手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抚摸,良性刺激可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积极有效的生理效应。抚触是每个新生儿渴求的交流,在新生儿还是胎儿时,生活在羊水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水的抚触中,在分娩时,产道的挤压对胎儿又是另一种抚触,胎儿在产道全身的外周神经感受器都受到刺激[3]。新生儿在感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迷走神经增加了紧张度,刺激了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了尿胆原的生成,结合胆红素减少,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减少了肠肝循环,阻止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的发生率的目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的病情。
3.6健康宣教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新生儿黄疸了解不是很透彻,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详细为家长讲明病情,得到家长的配合。
4讨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要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就可以减轻、痊愈。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出生后新生儿胆红素持续性增高则应该警惕病理性黄疸,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0
[2]丁国芳.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2
[3]崔焱,王淑兰,董玲,等.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