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武(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口腔外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牙脱位后进行再植的临床分析并探讨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脱位牙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0.25%氯霉素溶液冲洗,轻刮牙槽窝使之充满血液,将离体牙按牙脱位方向植入并固定。结果随访5年,49例共53颗牙成功47颗,成功率88.7%结论牙脱位再植成功越早越好,离体牙保存方式及合理的再植方式,术后的护理等至关重要。
【关键词】牙再植牙脱位
【中图分类号】R7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06-01
牙再植是指将以完全脱位的牙经适当处理后,重新植入原来的牙槽窝内。笔者对近年来对牙脱位再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2007年我科收治牙外伤脱位患者49例共53颗牙,男30例,女19例。年龄9~35岁,其中上颌前牙50颗,下颌前牙3颗。离体时间2小时内40颗,超出2小时13颗。
1.2治疗方法
离体牙的处理外伤脱位牙离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应立即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仔细清除污染异物,注意应尽可能保护残留于根面上的牙周膜,勿以锐器刮根。再置入0.25%氯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后再浸入生理盐水中备用。
受植区的处理外伤病人受植区若有牙龈创伤撕裂,应将牙龈复位缝合,若有牙槽骨骨折移位,应先将骨折片复位再缝合牙龈,以刮匙轻轻去除牙槽窝内血凝块及异物,注意搔刮牙槽窝时,切不可用力搔刮骨壁,以尽可能保存残留于牙槽骨壁上的牙周膜,并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以氯霉素溶液冲洗并再轻刮牙槽窝使充满新鲜血液,以备植入离体牙。
植牙将处理后的离体牙按原方位沿牙脱位的方向植入,植入后请病员行正中咬合,可垫以小纱布或棉卷让病员咬紧,使牙完全复位。若牙颈部牙龈贴合不够紧密,可将颊舌侧龈乳头拉拢缝合。
固定与调牙合用牙弓夹板弯成与局部牙弓相一致的弧度,与每个牙紧贴,夹板固定长度应超过需固定牙数的两倍,钢丝结扎进行固定。注意结扎时先扎健康邻牙,再扎脱位牙,固定后要仔细检查咬合关系,若有早期接触应做调牙合,使再植牙脱离接触,其目的是防止咬合创伤和牙合负担过大,以利于再植牙的愈合。这是再植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切不可忽视。固定时间一般4周左右。
术后处理保持口腔清洁,经常以含漱剂漱口;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可口服抗菌药物5天;术后一周进流质饮食,一周后改为半流或软食,两周后可普食,但一个月内切勿用再植牙咬切食物。术后2到3天内复诊一次,以便:1进一步检查观察再植牙有无早接触存在,必要时应再次调牙合。2检查临近粘膜有无受结扎钢丝的创伤以作进一步调整。3摄牙片以备作定期复查时对照。固定一般在4周后拆除,以后植牙区应逐渐参加咀嚼,使再植牙得到生理性刺激,有助于牙更稳固拆除固定前应先摄牙片复查,以后每月或隔月定期复查,摄片及检查牙松动情况,测牙周袋深度,长期随访观察。
1.3疗效标准
牙无松动,咀嚼功能正常,龈附着良好,X线片未见根尖有透光阴影,能行使功能5年以上即为成功。有咬合痛,牙周肿胀或溢脓,牙松动或脱落,X线片显示牙槽骨及根端吸收为失败[1]。
2结果
对49例患者53颗牙临床随访5年,47颗牙齿无疼痛不适,无牙松动,行使功能良好,X线片显示牙周,牙槽骨正常,成功率88.7%。6颗牙出现牙松动或疼痛,牙槽骨吸收而失败。
3讨论
因外伤而致牙脱出牙槽窝者,多发生于跌伤或暴力撞击。一般都发生再前牙,再植成功与脱位牙离体时间的长短,离体后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湿度,根面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等关系密切,故主张:(1)脱位牙应争取时间尽早植入,以20分钟内植入为最佳,(离体30分钟后,牙周膜即开始水肿变性),以期一期愈合;(2)操作过程中尽可能握持牙冠,需握持牙根时应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牙根,以尽可能保护牙周膜;(3)跟面及牙槽窝切不以利器暴力搔刮,以尽可能保存残留的牙周膜;(4)消毒剂宜用抗生素生理盐水,不可用刺激性药物及对蛋白有凝固作用的药物;(5)固定要可靠;(6)再植牙不可存在咬合创伤。
关于外伤脱位牙是否需行牙髓切除及根管充填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部分学者主张外伤离体牙可不立即做根管充填,以便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再植以利于保护牙周膜的活力,使牙周膜重建,再植牙可能获得一期愈合;尤其是根尖尚未发育完全,且牙乳头完好者尚有希望恢复牙髓活力,更不可做根管治疗;若再植牙日后有牙变色及根尖吸收及根尖病变者再补做根管治疗[2]。亦有部分学者主张对根尖发育已完成的牙均应做根管治疗,以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的牙髓坏死,根尖吸收和根尖感染的机会。且离体牙做根管治疗亦较为方便。现普遍认为再植前根管治疗无疑增加了根面创伤污染的可能,延长了离体时间,多主张于再植后1个月进行根管治疗为妥。此时牙周膜已基本愈合,不会因根管治疗而加重牙周反应。这样既可尽早再植,又可避免因牙髓坏死引起的牙变色。及因牙髓感染而引起细菌沿牙本质小管达侧方牙周组织中而引起根尖炎症性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全亮,段胜红,朱树明,等.牙再植15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5):718-720.
[2]AltayN,GungorHC.AretrospectivestudyofdentoalveolarinjuriesofchildreninAnkara,,Turkey[J].DentTraumatol,2001,17(5):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