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疲劳机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运动疲劳机制的研究

蒋凯明

蒋凯明山东省淄博信息工程学校255038

摘要:疲劳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更是运动生理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地研究疲劳现象,并应用于运动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疲劳的机理研究、运动疲劳的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尤其对疲劳产生的机理,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论、应激学论及生化生理指标判断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结合实际探讨了运动后尽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的几种方法,并对疲劳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疲劳疲劳机理疲劳恢复

一、疲劳机理的研究

运动性疲劳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医学、生物科学、社会学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时,不仅躯体方面表现出运动能力下降,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行为的改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疲劳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多种学说,试图解释疲劳产生的机制,以求达到延缓疲劳的发生、加速疲劳消除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业已证明,运动性疲劳的内分泌失调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内分泌失调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机能下降,在运动时增加的激素幅度变化减少,或开始时处于亚正常水平,继而下降,结果使机体最大机能水平下降,或在特定水平上维持最长运动时间下降。对免疫系统的研究表明,长时间运动后可引起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下降,而且免疫物质变化不同步,说明了运动疲劳时免疫系统表现为机能下降和紊乱。这些变化与中医所述各种虚证时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一致。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综合起来研究可以归纳出另一条疲劳控制链,即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疲劳链。

二、运动疲劳的恢复

运动疲劳的恢复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运用营养补充方法、心理学调整方法、物理治疗和整理运动手段来进行恢复的,此外,应用中医药抗疲劳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运动疲劳恢复中的营养补充

在人体运动的过程中新陈代谢急剧增加,各个器官系统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其中,各运动器官会消耗大量的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同时产生很多完全代谢和不完全代谢的终产物,如乳酸堆积、酮体生成和氨的积聚。由此,会产生运动疲劳,影响运动成绩。如何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尽快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补充能量,延缓运动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是运动营养学的主要目的。以往的运动营养学的重点在于如何补充足够的能源物质来满足肌肉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一般认为,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要大量补充碳水化合物(CHO)来补充运动中所消耗的糖原,大运动量的运动后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补充;同时,运动中由于出汗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补充调节体内代谢所需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相应的营养补剂和运动饮料也很丰富。很多的科学家认为肌酸补充有利于肌肉能量的迅速恢复。大量研究表明,补充肌酸能提高短距离、动力性、高强度以及间歇性运动的运动能力,而对耐力性运动能力不产生影响。

2.心理学调整消除疲劳方法

通过心理学的调整措施,可以转换中枢疲劳的兴奋灶,使人的精神状态得以调整,缓解紧张的情绪,身心得以放松,对于消除中枢抑制性疲劳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方法有暗示性睡眠——休息,在休息和睡眠时,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减弱,迷走——胰岛素系统兴奋性增强,垂体分泌生长素、ACTH增多,不仅有利于疲劳后各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还有助于提高运动性疲劳的阈值,延缓疲劳的发生。

3.物理消除疲劳方法

(1)温热水浴,包括桑那浴,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利于疲劳肌肉的物质代谢,使肌肉得以放松,消除疲劳;局部热敷和电磁疗可以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消除肌肉的僵硬、紧张与酸痛;冷热交替水浴可以锻炼血管的舒缩功能,还可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性,也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2)按摩可以通过对人体的机械刺激、神经反射与神经——体液调节而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可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机能、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与疲劳,并可以改善人体由于运动疲劳所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因此按摩对于消除运动疲劳、防治运动性伤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

疲劳与竞技体育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体育对疲劳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疲劳的产生是机体系统的综合性反应,它涉及到机体各部分以至于神经领域的因素。实践证明,运用运动疲劳研究的成果,科学应用于运动疲劳后恢复,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有明显的作用。尤其在贯彻“全面健身”方针的过程中更应强化运动疲劳的研究,让体育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