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策略

韦智明

韦智明

身份证号码:45022219810930xxxx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劳动价值。本文简单阐述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即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管理模式欠缺、补偿制度不完善这三个问题,重点从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视角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讨论了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变迁;有效策略

一、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与作用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正处于发展建设中的我国来说,土地是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土地也是国民经济的一切建设布局的重要载体。国家通过对土地各方面的管理来实现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从而更直接的贯彻国家的土地基本国策,落实国家的土地制度,实现国家对与土地的统筹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分为基础管理、地权管理、用地管理三大部分内容。其中用地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控制和微观计划管理,保证土地在使甩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并保护土地的使用价值。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总体。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如何管理好我们宝贵的国土资源是目前中央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土地要素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迁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一)1949-1977年:建立了整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部分缺乏材料的农民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自愿与互利的原则在私有资产的前提下开始协作,互帮互助团结统一。到1978年,通过研究恩格尔系数,表明我国农民生产状况还停留在绝对贫困状态,因此土地改革成了必然。

(二)1978-1993年,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通过不断探索新道路,人们发现实行农户经营才是正确道路。1978年全国范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了《农业法》,其中总则明确巩固了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提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至此土地改革制度基本已经正式确立。

(三)1993-2008年,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时期

为了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提高生产率,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稳定收入,1993之后国家开始出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生产率。2007年《物权法》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地位,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维持制度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索以及发展,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干劲和激情,维护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四)42008-2013年,土地确权

2008年提出“为农民提供更加充分的土地经营权”的改革目标,一直到201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土地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国家推行了“土地确权”的实质性策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行过程中因农民的产权意识模糊的影响,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引起了劳动力下降、效率降低等问题,“土地确权”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五)2013年至今,“新土改”的提出

土地确权的建立解决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引起的问题,也为“新土改”的提出建立了基础。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继续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出“三权分置”、“三项改革”等,象征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跨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2]。

三、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低

新时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策略,法律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得到了体现,大多数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干好本职工作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重视和学习。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土地管理工作者,他们缺乏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来秉公执法的能力,导致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与多问题

(二)管理模式欠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实行,但目前为止土地管理模式还延续着以前了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以及策略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效率低、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土地管理利用率下降。

(三)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化已经成为新型的发展趋势,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工业用地,但因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常常会与劳动人民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今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利益划分不明确,劳动人民不能分辨出是国家利益还是私人企业利益,在征收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第二大问题则是补偿资金偏低,失去土地的劳动人民不能享受到同等的补偿,导致他们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产生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地位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四)土地浪费严重,造成土地难以系统换管理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开采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对“预用地”的审批时间的延长,无形中增强了建设者的压力、在“滥用地”上,不科学的分析土地现状及其土地的适用范围,一味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土地资源,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土地利用上“乱开采”,使得土地资源不成体系,支离破碎,无法科学的规划利用。

四、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

(一)供给侧结构下创新土地管理制度

改进土地供应制度供给侧改革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与市场需求对土地供应制度进行改进,使得制度本身符合产业标准以及要求。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生产期限以及实践对土地资源进行预估与划分,再根据其产业发展调整并改进制度,以供给侧机构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土地供应制度的优化,提高土地管理部门对创新企业用地情况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践性,保障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分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科学分配准也是供给侧结构下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在实际规划时适当增加混合用地所占比例,提高土地规划管理的合理性,侧重于土地开发,秉持“不浪费”管理原则,对闲置的土地资源

下转第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