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萍(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内五科河南安阳45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276-01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20%~50%,我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1316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2例,死亡4例,死亡率18.2%,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57岁,其中弓下吻合6例,弓上吻合12例,颈部吻合4例,发现吻合口瘘的时间,术后1~5天5例,6~9天10例,10~15天7例,均通过美蓝及透视下口服碘液明确瘘口部位及大小,24h胸管引流量500~1500ml。
1.2结果18例分别于术后19~40天瘘口愈合,康复出院,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3例死于全身衰竭。
2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
2.1在瘘发生早期,病人就有严重的胸腔污染及全身中毒症状,体质很差,很难耐受重吻合、修补等大手术,而且再手术率成功很低。而及时行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冲洗,是预防和控制胸腔感染的有效方法,但引流一定要保证通畅有效,只有充分有效的引流,才能控制胸腔感染,减轻中毒症状,减少机体消耗,给瘘口愈合创造机会。同时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冲洗管,滴注甲硝唑注射液及生理盐水,以减轻胸腔污染及毒素吸收,冲洗量每天1000ml~2000ml,以后根据引流量及体温情况调整。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水柱有无波动。为防止引流管脱出要妥善固定,保持翻身活动适当的长度。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胸膜腔。每日更换水封瓶,防止液面过高,不利于引流,同时防止感染。观察胸管出口处情况,保持胸腔引流口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并在胸瓶面做好标识便于观察,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2.2留置胃肠减压管可以及时将胃液引出,避免腐蚀性较强的胃液不断自瘘口溢入胸腔,减少胸腔感染源。如该管能超过破裂口还能流经口腔、咽下的唾液,并对破裂口起支架作用,避免破裂口愈合后所致的狭窄。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随即开放胃管,接负压0.2~0.4kPa持续吸引,而有效的负压吸引时保证吻合口不受挤压,不增加张力,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是利于吻合口愈合的关键,故必须随时观察引流通畅情况及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负压引流器,以免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
2.3足够的营养支持是瘘口能否闭合的必备条件,食管贲门癌病人由于能量消耗增加而营养摄入不足,常出现营养不良,手术后更由于蛋白分解加速加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创伤亦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利用鼻-十二指肠管滴注匀浆膳或能全力,开始滴注量每天在1000~3000ml,滴注速度30~40滴,妥善固定空肠造瘘管,防止滑脱、移位、盘绕扭曲、受压,每日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50ml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保持营养液合适的温度,输注或灌注营养液的时候,要调节合适的滴速,速度过快,易发生不耐受状态,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速度太慢则不能按计划完成输注或灌注量,导管腹壁外置管处视渗出情况及时换药,导管不用时冲洗后封堵导管外口,术后拔管时间应不少于14天。
3讨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关键,术后并发吻合口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38~40.5℃,持续不退,且使用退热药或更改抗生素后仍不能退热,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因此,对术后体温正常继而又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预后较好。据本组病例观察,吻合口瘘大多发生在术后5~10天,为此,术后一周内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表现为腹膜炎症状,经腹腔穿刺证实,加强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及基础护理三个环节,尤其肠内营养,可改善蛋白质代谢,抑制分解,促进合成,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术后密切观察护理,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是保证防治吻合口瘘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