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述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述评

李勇

李勇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摘要】灵活的大学转学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转学制度基本内容、实现学生转学的实质性环节——学分转换机制的介绍,对中美两国转学制度进行了初步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美国大学转学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2-0012-02

【Abstract】Flexibletransfersysteminuniversityisasignificantsymbolofthedevelopedlevel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andisalsothecoresystemthatmaintainshighqualityofAmericanhighereducation.ThisessaywilldiscussthemaincontentofthetransfersystemofAmericanuniversityandtheintroductionofcredittransformation,whichisthesubstantialsectiontoachievethegoaloftransformation.Inanalyzingthebasicknowledgeoftransfersystem,theessaywillfurthermakeaprimarycomparisonandthinkingaboutthetransfersystemsbetweenChinaandUSA.

【Keywords】HighereducationAmericanuniversitytransfersystem

在美国,中等后教育学生转学拥有法律保障。1992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学生在转入的学校如果要重复学习所学过的课程,联邦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这种转学是双向的,可以是一般院校的优秀学生转入名校,也可以是名校的学生转入到一般高校。灵活的大学转学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

一、美国大学转学制度的受益者——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无疑开创了历史。作为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更应该关心奥巴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人们一般比较关注奥巴马的常青春名校背景。奥巴马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士学位(B.A),专业为政治学,专业方向为国际关系。1991年奥巴马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J.D)。这份学历非常醒目,与克林顿、布什的耶鲁背景一样,再次佐证了美国精英治国的传统。

实际上奥巴马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只学习了两年。1981年,奥巴马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西方学院(OccidentalCollege)学习两年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奥巴马的本科教育是在两所高校完成的,西方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一起,为一名美国总统的成长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西方学院是一所四年制小型文理学院,只培养本科生,目前教师大约为150人,学生为1850人,生师比为10.5∶1。在美国文理学院中这所高校排名靠前,但与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巨型研究型大学相比,在中国人眼中尚算不上一所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其广阔的学术背景和地处纽约的位置,开阔了奥巴马的眼界,对其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两校的经历,为奥巴马增加了美国西部和东部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说,奥巴马是美国大学转学制度的受益者。[1]

二、曲径通幽——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制度基本内容

1.美国大学的转学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大量从社区学院转往四年制大学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的学生。200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当时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当中有30%~60%的曾就读过社区学院。[2]

美国的所谓“CommunityCollege”,亦即“社区学院”,或可称为“两年制大学”。学生在社区学院两年毕业后,学校会颁发副学士学位(AssociateDegree)给学生。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进修,也可以转读四年制大学,直接申请报读大三的课程,继续后两年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因为社区学院学制为2年,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普及全民教育为办学目的,因此门槛较低。[3]

2.在美国,不同大学收费标准不同,社区学院是近乎免费的教育,在社区就读自然非常方便。许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但还无法申请到全额资助,于是选择就读社区学院,希望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学费,以后转学到比较好的大学。美国虽然也有比较发达的贷款机制,但是这些贷款并不足以交纳全部学费和保证生活费,必须有家庭相应的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是无法满足入学要求条件的。所以,许多学生为了上好大学就采取了两步走甚至三步走的路线,即第一步上社区学院,两年后转入州立大学或州大学,研究生则读更好的名牌大学。

美国政治家也从平衡教育机会的角度要求在教育立法上要为这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转学提供方便,不要设置障碍。毕竟有许多大学是看不起来自社区学院的教育水平,他们还是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于是立法建议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平衡转学和接受之间的矛盾。

3.社区学院这种转学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美国社会而言,沟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保持了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合理比例,优化了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减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担,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对社区学院而言,转学教育对学术性课程的具体要求保证了学院教育质量,扩大了学院生源;对学生自身而言,副学士学位给学生带来更多职业选择余地,相对低廉地教育成本一定程度上也为贫困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到了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促进了他们以后经济水平的上升和社会地位的升迁。

三、实现转学功能的条件

打通各层次高等教育系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实现学生转学的实质性环节就是各类高校系统内部和彼此间——学分转换机制的确立。

1.美国大学间学分转换和转学实现的条件:一是学分制的实行,美国高中前后教育普遍实行学分制;二是普通核心课程及其编码系统开设与创建;三是学制衔接协议的制定和签署,保障了学校间转学的发展;四是完善的教育认证制度,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4]

由于美国教育的行政权力是分属于各州的,每个州都在全国性的教育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了本州内适用的学分转换政策。只要隶属于某个州,该州的所有中等后学校都会参与到学分互认的框架中,共同搭建学生转学的立交桥。以下是两个典型案例:[5]

(1)明尼苏达州学院和大学系统的所有成员学校共同建立的“明尼苏达在线”(Mn-SCU,MinnesotaSt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该大学系统包括32个成员院校(6所州立大学和多所学院),其中的社区学院都是明尼苏达州社区学院联盟(MSCTC)的成员。由于明尼苏达州高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学分互认工作便于展开。2003年1月,Mn-SCU开始实施“明尼苏达学分转换课程”,它是明尼苏达州两年制和四年制公立学校合作的成果。

(2)北卡罗来纳州的“全面学制衔接协议”。在北卡罗来纳州,起初是一所社区学院与不同的大学签署学分互认协议。由于一所社区学院有时要签署几十份这样的协议,各层次间的复杂协议最终促使一些大学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全州共有58所社区学院和40多所大学院校),在州级层面签署了“全面学制衔接协议”及由此制定的普通教育核心课程目录和编码系统,为其范围内社区学院与四年制院校实现学分互认提供了条件和框架。

2.当然,学分成功转换还需要其他辅助条件:成立给学生提供直接咨询的转学咨询委员会;建立转学信息系统网站,便于学生及时获取学分互认的最新信息;制定转学录取保障政策,规范学分互认、课程对接的运行准则和操作,维护转学学生权益;完善的转学申诉程序,确保转学学生的公正待遇等。

3.很多私立大学对转学学生的考查、录取都是很严格的。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在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职位负责转学学生的招生和录取,每年大约从1300名申请者中录取100名左右的转学生,录取比例小于10%,竞争和选拔性都很高。转学学生的录取标准综合考察以下因素: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成绩、SAT/ACT标准考试成绩(可简单比喻为中国高考)、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推荐信和个人陈述。

四、中美大学转学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1.双向灵活的转学制度对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灵活的转学制度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一方面使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高教机构能按各自的功能和使用有侧重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又促使他们在竞争的同时开展协作,使各层次在整体目的的引导下向同方向发展,使层次优化能真正促进整体优化。

在美国,由于名校的学生可以转学到一般高校,因而教师可以保持严格的学术要求,因为淘汰掉的学生可以转学,他们是有出路的。这一点反映在教学管理上,就是淘汰率高、毕业率低。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年本科生毕业率在48%左右(1993年49%,1994年48%),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rvine)在45%左右(1993年45%,1994年43%),加州理工学院6年毕业率在60%左右。学生如果面临退学,他们马上可以转到低级别大学,调整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学生不将其视为失败,学校因而没有压力。从学生角度看,较高的学术要求和高淘汰率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双向转学因而促进了大学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和保持。

目前,我国大学淘汰率相当低,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率多年在92%~95%之间,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学术要求不高,教育质量提高实际面临转学机制的限制。究其原因,除了思想上的因素,关键恐怕还在于转学制度的缺失。

在美国,由于允许一般院校的优秀学生转入名校,因而对于院校的学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一、二年级为了多一次选择机会努力争先。这是一般院校愿意把少数好学生送走的原因所在。如果不允许一般院校的学生转往名校,单独向下的学生流动使得一般院校将接受重点高校的转学生视为累赘,向下的转学虽被允许,但无法持续,因而使单向转学也成为空文。在我国,为了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教育部完成了成本很高的本科教育评估,也投入了很多经费设立了“质量工程”。如果转学政策适当放宽,双向转学能够有序开展,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其机制恰好体现了学习和教育规律内在的逻辑力量。[6]

2.美国的转学制度反映了其大学追求学术交流、活跃大学教学的办学理念这种灵活的转学制度,不仅保证了美国学生宽泛的受教育机会,也保证了教育系统内部充满弹性和竞争,因此充满活力。而且美国大学的入学不仅仅是按分数线来录取,完全是申请的结果,他们更讲究考查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录取自主权。今天的美国学生正以反常规的程序,采取各种不同的路线获取大学教育。一些人沿着从高中到社区学院再到四年制大学最后获得学士学位这样一条径直而且平稳的路线;一些人会同时在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注册;有的在不止一所社区学院注册;有的甚至会“反向”转学,从四年制大学转到社区学院然后再转回到四年制大学。

2005年2月4日,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转学政策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由招生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应予退学的。这里提到的第一个规定,堵死了中国大学生转学的希望。如果一名考生因为其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或者填报志愿不当,或者他在大学中重新发现新的人生目标,他很难获得其他的机会成长起来。第二个规定,则初步堵死了重点院校保持教育质量、淘汰不合格学生的通道。

由于我国大学各专业的招生工作都比较严格地按照国家计划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一般不准转换专业或学校。转学和转专业仅发生在入学后学生确有某种疾病,不能在原专业学习而需要转学时,或极个别确实另有专长的学生,经严格的鉴定批准。教育的旨归是以人为本,在社会日益呈现学习化、终身化的今天,“学习”正成为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美国转学制度所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将专科层次的副学士教育与学士、硕士、博士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坐标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机制。这种衔接与沟通,既有章可循,其运行又富有成效,在给学生创造新的成长机会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创造了“终身教育”的机会。[7]

目前,我国许多学生面临着或读书或失学的危险,如果有了免费的或低收费的社区学院,再加上转学制度,则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入学压力、经济压力和升学压力,特别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就学兴趣的要求,我觉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卢晓东.奥巴马与转学政策的双重意义.科学时报,2008.12.23

[2]张秀梅.美国中等后教育领域学分转移实践机制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9(03)

[3]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4(03)

[4]米红、李国仓.美国大学与社区学院学分互认机制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5]韩云炜.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概况.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6]聂娟.中美高校学籍管理比较.煤炭高等教育,2005(07)

[7]杨彬.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功能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