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
【摘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新课程理念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实施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关键词】政治教学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117-01
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各具特色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所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是各具特色的。在政治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原有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开展差异性教学,让政治教学去适应学生
“有效教学”的内涵之一是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要让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因学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的教也应有所不同。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建立一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递进机制。差异性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而要进行差异性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大体方法是(以2009年江西高考为例):C级学生能掌握考点中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B级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级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授课中降低对等学生的要求,提高对等学生的难度要求。
2.分层设计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差异性教学要求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要缩小差异,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落实好课堂提问的层次,并根据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与试卷设计与点评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同时在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时能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一旦发现教学设计不适合时,应大胆舍弃并及时运用更适合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分层引导
“差异教学”是立足于班集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差异,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而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以促进学科知识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传递与渗透;还要根据学情进行分层引导,使他们得到持续发展。如,对积极参与型学生,要鼓励他们质疑并参与话题设计,引导自我评价;对自由游离型学生,要强化诱因,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由他们作答,对暗示参与型学生,要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课堂中要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
三坚持教学反思,逐步缩小个体差异
新课程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才能得到迅速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也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事实进行研究,最终形成新观念、新教法、新举措,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可见,反思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思”,更在于“反”。这个“反”包含了“返回去”寻找观念的根据和“跳出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两层意思,二者相互融合。所以真正有效的反思应当是找到信念的根基,思考根基如何成立,并且需要以一个“反观者”的角度抽离出自己的角色,来考察自己的信念。
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首先应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这是教师反思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把握反思的方法。一般来说,反思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叙事式反思、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式反思。再次,以师为镜,以生为镜。最后,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和一定阶段的终结性反思。
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师个人反思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封闭的自我反思容易使个体思维在小圈子里挣扎。反思很难成为教师的日常化专业活动。所以,坚持教学反思要真正缩小个体间的差异,首先必须让反思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日常化活动。这就要引导教师用自己的视角直面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真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地”的情景,引导教师通过撰写生活史、教学日志、阅读和撰写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录像、观摩他人教学等途径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教师教育要创建一种教师群体、专家、家长等各方面之间平等对话的反思性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世贵著.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丁福军.让政治课堂充满探究的魅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