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冬婷(厦门第一医院翔安同民分院福建厦门3611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为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与患者年龄以及各种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饮食不当、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量、运动过量以及其他原因等等。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使用不当为主要因素,占比55.38%,而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饮食不当为主要因素,占比39.41%。结论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所差异,防治时应针对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035-02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并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但其低血糖反应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同类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可由多种因素造成,不同诱因其低血糖发生率也不同[1-2]。因此,本文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为糖尿病低血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头昏、头晕、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恶心、呕吐以及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另外,其血糖的值均≤3.9mmol/L,属于低血糖范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男67例,女63例,年龄介于17-87岁,平均年龄(62.1±8.9)岁,病程为3个月-20年不等;而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男86例,女84例,年龄介于18-89岁,平均年龄(62.5±8.7)岁,病程为5个月-20年不等。可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问话记录的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发生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统计。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与患者年龄以及各种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大,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比较(岁)
2.2不同类型糖尿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
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使用不当为主要因素,占比55.38%,而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饮食不当为主要因素,占比39.41%。(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类型糖尿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情况(例/%)
3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糖尿病也越发多见。临床主要还是以降糖药物治疗为主,然而若降糖药使用剂量过大,往往非常容易造成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指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使血糖继发性减少的疾病,其诱发因素众多,由结果可见,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饮食不当、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量、运动过量以及其他原因等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大,其生理功能减退越严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当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因而相对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降糖药物在体内使用不当导致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碳水化合物的过分限制及摄人不足,在进食很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也坚持常规服药,均是患者低血糖发生常见诱因[3]。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病迅速,轻者头痛、眩晕、无力,严重者出现低血糖性昏迷、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进行防治。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基础所在,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因而患者应该按时定量进餐,保持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当饮食的总热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患者健康及活动量的基本需要;接着,采用适量的降糖药治疗,并定时检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切不可随意增加降糖药量,也是防治低血糖发生的有效措施;再者,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控制高血糖,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能运动过量以及不宜空腹时运动,在日常活动结束后,可适当增加饭量或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避免低血糖现象的发生[4-5]。另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宣教工作,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通过加强血糖监测、护理巡视与健康教育等方法不仅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从而在降低伤残率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若男,林桂芳,吕琦,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及预防探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1):22-23.
[2]李香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38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73-274.
[3]龙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3):116.
[4]袁巧红,王铮.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J].吉林医学,2010,31(14):2100-2101.
[5]钟春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急诊处理及护理预防对策[J].临床护理,2010,8(2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