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滕玉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滕玉琼

滕玉琼

滕玉琼桂林市临桂区教师进修学校广西桂林541199

摘要:在中华文明五千年漫长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但传统文化有的离我们太久远,学生不易接受,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挖掘感悟渗透弘扬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漫长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语言教育的基础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是直接把这部分内容当成一个个单一的语文教学知识点来对待。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对学生道德修养和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最重要的手段便是语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载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内容丰富,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反映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小学语文S教版的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都展现出了做人的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也让学生知道“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等内容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趣味性。寓言通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意诙谐幽默,令人难忘,往往让人们摒恶从善、净化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历史故事则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节、习俗、节日。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就能体会出很深的文化内涵。再有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来源。还有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也能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数内容。

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阵地,要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强烈的部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伟大的人民导师”。祖国语言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通过祖国语言的学习,儿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会变得高尚起来。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祖国,是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小学生都会接触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渴望国家统一的写照。正当儿童对言语、对形象、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敏感的时期,教师把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气节、祖辈的光荣历史随着语文教学沁入儿童稚嫩的心田里,必然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犹如把种子播到田地,会萌发、生根一般。一旦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他们的道德情感、个性品质都会随之得到健康的发展。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传统文化有的离我们太久远,学生不易接受。因而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通过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右上角专门开辟“古诗”专栏,每周一首古诗,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不但讲究物质化的客观事实,还注重主观思想上的存在和延伸。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同时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内涵修养。如在进行《“年”的来历》一文授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找,了解当地春节的习俗,感受到节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老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尽最大能力去阐述传统精神的内涵。

四、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的《语文百花园》,都系统编排了古诗名句、成语、名言警句、三字经、对联等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传统文化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属,要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就在自己身边。可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家乡的名人故事、励志名言、诗词,到家乡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家乡的方言,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学习中感受特有的民族文化,这样的文化传承才有深远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的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还体现出了我国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出学生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