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远离乡村的田园生活,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城市生活空间的日趋变小,这些都唤起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向外的驱动力。而乡村优美的自然风景景观、淳朴乡村人文景观就成了人们排解压力,放松心情,平衡身心健康的最好方式。田园自然景观与淳朴乡村文化,对于身心俱疲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惬意的放松与心灵的旅程,对调节身心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乡村旅游及乡村景观更显示出来它发展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问题;设计
一、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在城乡一体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更对乡村生态、城市生态的平衡有着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意义。有学者通过乡村景观美度、感度、可进入度、融合度等为核心指标,对该地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地评价与评估,从而提炼出地域特色,发展差异性、特色性乡村旅游景观体验。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的不成熟与盲目性,以及漠视乡村旅游发展自身的规律,导致大量旅游项目上马,景观形象工程屡见不鲜,无形中阻碍了乡村旅游及其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乡村旅游景观区不合理开发
不合理开发包括可能的很多方面,从甲方决策者,到规划师调研及后期定位规划,到项目的落地建设实施都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如何规避这些可能的不合理,要求甲方决策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本区域具体实情及是否符合对整个乡村健康发展大环境的要求;规划师要求有敏锐的职业眼光,创新性的整体观。可是在现实规划中,大多数人们认为经营乡村旅游项目门槛不高,在许多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把乡村旅游景观资源整理、经过景观化后随意上马实施,建设、布局毫无规划设计之感,导致乡村景观核心资源耗损,从而旅游体验价值全无。在具体规划操作过程中,甲方的审美与想法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规划团队的想法,尤其是针对政府做出规划设计时。
(2)乡村旅游景观发展滞后及审美价值低
①乡村旅游景观发展滞后
乡村旅游景观主要是以田园风光与人文风情为主要研究对象,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游憩方式、景观功能单一,同质性现象严重。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初级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景观也无法适应游客的审美要求。如宏观上,乡村旅游的游线布局回环性高容易导致游客走回头路,旅游功能规划布局不科学,无法使整体景观效益最大化,导致生态效能不稳定;微观上,旅游景观设施不完善,景观设施功能单一。
②旅游景观观赏禀赋低
随着乡村旅游由初级向高级方式演变,人们也由最初的单纯走马观花式游览到文化感受体验方式转变。但是在我国大数乡村旅游都处在初级向中、高级转变过程阶段。对乡村旅游景观缺乏深入认识,如何针对本土,而设计出旅游景观价值高、可持续效益大、旅游景观多元等的乡村旅游景观,值得深思。
(3)乡村旅游景观特色缺憾
之所以有旅游,本质上看正是因为有地缘差异的原因,即因为有地缘差异而导致客源市场和旅游地之间的各种旅游流的出现。地缘差异,是由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决定。自然和社会经济,即是乡村旅游重要的景观资源。强调地域特色、地域差异,增强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游客、景区、旅游媒介形成良好的合作势态。景观特色缺憾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与文化的重与轻。即一些乡村旅游开发过于依赖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资源挖掘不深入,旅游及景观项目同质性较高,特色不鲜明,单一的开发模式导致旅游地扛风险性较弱;同时旅游景观的单一性使旅游地的品质降低,吸引力削弱,也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景观需求。
(4)乡村旅游景观定位不准确、布局分区不合理
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与规划经验,对规划地乡村旅游认识不深入或有偏差,导致定位不准确,功能分区逻辑性不强,空间布局零散,阻碍规划地长远发展。
(5)乡村景观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与法律、法规对其保护的缺失旅游开发者和规划地当地居民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虽然短期效益明显,可从长远角度看,因为意识与法律的缺失,而使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百害而无一利。
(6)忽视游客对环境因素的心理需求
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主要是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全面剖析游客的心理需求,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对于旅游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顺应游客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将游客的感知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放在规划设计突出位置。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往往是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当地人民参与的模式,只单一地强调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最核心的旅游主体——游客。
(7)乡村旅游景观不合理借鉴及旅游发展与乡村发展不紧密
地域旅游景观反映地域特色。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地,往往忽视本地的自然、文化积淀,将目光投向外界。表现在景观盲目跟随西方规则式园林设计、建筑跟随欧式风格与乡村整体景观不符等。盲目跟风,只会导致旅游地个性的流逝,加速了旅游地的淘汰。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其他产业的发展,将旅游产业融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一条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旅游经济综合体。
二、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手法
(一)点线手法
一个景观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师依据内心形象、艺术品位和游客的空间需求、景观享受需求来安排景观节点的设定位置。这种位置的设定与安排,注重景观节点在此处的意义与联系性,即情节或情境的需要,因为每一个景观节点,包括重要景观节点、次级景观节点,都会影响到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全局。景观节点的设计,要满足景观构图原理的同时,也要满足游客对景观的需求。应考虑到乡村旅游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等点、线、面对旅游功能的影响,要将旅游功能融入到这些景观要素中,使游客能够参与其中,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二)千变手法
“迂回曲折”手法主要是指在旅游景观规划中,要讲求“变”。主要体现在三大变化上,即通过景观规划线路、景观轴线等线性曲折之变;景观设计的起景、发展、高潮、结景等景观情感起伏之变;旅游景观设计素材都顺应成曲折造型之变。千变手法,增加了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性。
(三)多尺度手法
(1)乡村旅游景观的比例尺度
从旅游景观设计微观角度来看,不仅在景观小品的骨架设计尺度上尽可能的满足黄金比例,而且在位置的设置上应布局在黄金分割点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景观小品的美感更能凸显,更能给游客以美的享受。
(2)乡村旅游景观的动态趋向
大部分乡村旅游景观要素都是静态,但是游客体验者是动态的。需在静态中寻求突破,让游客在不断变化中,动态地区体验静态的乡村旅游景观。
(3)乡村旅游景观的重心
旅游景观的平正、对称构图的方法,它不会产生重心问题,只有突破平正、对称时,就需要考虑重心。
(四)创意手法
乡村旅游景观的变异性,是旅游发展的一大思路。只有在实践中设计出奇异的景观风景,才能吸引到市场的眼球,进而才会有游客怀着猎奇的心态,来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
(五)多样手法
在旅游景观设计构景时,注重“有分有合、分合搭配”,“虚实”等多样的构景手法。既要对空间进行虚实的处理,又要集中与分散空间,在虚实中分合搭配旅游景观。例如在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时,会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内会进行内部的景观分组,即“分”;景观分组的组与组之间,会讲究联系、整体,即“合”。在景观分组的内部也会进一步分更为微观的景观设计。在微观设计中的虚实利用表现在乡村民居建筑的“实”,周围“植物”“水体”景观的“虚”等等。
结束语:
通过对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体系的建构,从而运用于实践操作中,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为中国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填砖筑瓦。
参考文献:
[1]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