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月锋(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卫生院江苏丹阳21236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药物的多样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对药物需求的提高,以及现代病的大量出现,在社区用药也应更加规范。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产生,尽量降低药物对病人的损害,是我们社区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社区用药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59-01
1影响因素
1.1药物
药物具有两重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是药“三分毒”,所有化学制剂包括很多中成药在内,对人体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良反应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首剂效应、停药反应、后遗作用、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临床用药应尽量选择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1.2年龄
儿童因其发育未完全,体内药酶活性不足,对药物较成人敏感。另外,一些药物对儿童成长发育有影响,应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老年人因各系统生理机能活动的衰退,对药物的反应性及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不同于青年人。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障碍合并症者,对药物耐受力弱,敏感性增加。例如中枢神经药物易致精神错乱,抗M胆碱药易致尿潴留、便秘及青光眼发作,非甾体抗炎药易致胃出血,心血管药易致心律失常等。故儿童、老年人用药剂量宜适当减少。如不注意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1.3性别
一般女性对药物敏感性较男性大,故女性用药量宜小。另外,女性有月经期、妊娠期、授乳期等生理特征,对许多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情况不同。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以免盆腔充血月经增多。尤其在妊娠期间,某些药物会影响胎儿,造成胎儿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引起流产。
1.4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即“生物学差异”现象。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称为高敏性。另有少数患者对药物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对作用强、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剂量,实施给药方案的个体化。敏感性体质及特异性遗传病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与常人不同,服药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变态反应是由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其出现毒性与药物的药理毒性及用法用量无关,完全由自己身体差异所致。
1.5生理病理,运营状况
病理状态能影响机体的各种功能,同时也能影响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的反应性与患者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合并症等关系密切。特别是肝肾损害时,可影响药物在肝内代谢和经肾排泄,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中毒。而营养状况对药的过敏也有影响。当人体处于饥饿、疲劳、体弱状态时,往往对毒性药物较敏感。另外,环境、心理等因素也会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1.6用药
现在在社区很多病人来医院看病都是自己点药,要求医生开这个开那个,有的甚至是广告里介绍而医院根本没有的。但病人对医药知识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和导致对疾病的不对症治疗。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而且会增加副反应。作为药剂工作人员,在处方的调剂工作中应认真地审核处方,须配合临床医生,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反应,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7药物的剂量及相互作用
药物的毒性大小以及是否会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药物用量。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的用量,往往是引起毒副作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为了增加疗效,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如果多药相互作用是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那就是协同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须减量使用。如果合用是加速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则能减弱药理作用,使原有疾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而加重。所以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组合,合理配伍。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老年病人,由于长期连续服药,其毒性成分可能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反应。
1.8用药途径
口服较注射安全,注射又较静脉输液安全。如今社区挂水的病人较多,患者为追求起效快,无论轻重缓急,都主动要求挂水。有些社区医生为了迎合病人,按病人要求开处方,也导致挂水病人增多。其实除了危及病人需要正常输液外,其他疾病的治疗以口服最为安全。除非特殊病人不能口服,或没有其他适合的给药途径。很多病人不知道输液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如肺栓塞等。
2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社区医生和患者对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作用认识不足,一旦出现严重副作用后,很多医患纠纷往往是用药不规范而造成。不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影响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宁。所以社区中的用药规范应引起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丹,常峰,邵蓉.社区用药合理性评价指标研究.《中国执业药师》2011期07期.
[2]常星.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用药.《北京协和医院》2012.
[3]于龙君,汤少梁.促进合理用药的传播,改变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1期.
[4]李承军,张晓斐.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