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合并肝肺吸虫1例报道

/ 2

肺吸虫合并肝肺吸虫1例报道

毛小青1居红珍2(通讯作者)

毛小青1居红珍2(通讯作者)

(1景宁县人民医院呼吸科323500;2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310003)

【中图分类号】R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21-01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属人畜共患蠕虫病,系肺吸虫寄生人体所致。可侵犯人体肺、肝、脑、脊髓、腹腔等处,在浙江、安徽等省陆续发现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已有报道,但同时肝、肺吸虫报道不多见,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9岁,农民。因“咳嗽、咳痰1月,加重伴胸痛、气短2天”于2011-11-06入院。患者1月前起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粘白痰,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入院前3天出现咳嗽加重伴夜间盗汗。次日晨起感左侧胸痛,呈针刺样锐痛、深吸气、咳嗽时加重,屏气时减轻,伴胸闷、气短,入院当天感胸痛减轻,但胸闷、气促加重。查体:T37.8℃皮肤未见结节、包块,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偏右,左侧胸廓较膨隆,左上肺呼吸音消失、触觉语颤明显减低、叩诊鼓音,右侧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两下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心脏听诊无殊,腹软,肝脏肋下未及,肝区轻叩痛,脾脏肋下2横指,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V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既往史:2月前有食用腌制溪蟹20多只。

1.2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5%,嗜酸性细胞百分比75.4%;②血沉:29mm/h;③胸水常规及生化:乳酸脱氢酶6971.00U/L,葡萄糖3.02mmol/L、蛋白质57.90g/L、腺苷脱氨酶14U/L、李凡他试验++、红细胞计数10000.00/μl、有核细胞计数79231.00/u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97%;④寄生虫卵:胸水、痰、大便未找到寄生虫卵;⑤总IgE337.60KIU/L;⑥骨髓象检查提示增生活跃;⑦肺吸虫抗体阳性(丽水市疾控中心检测)。(驱虫治疗半月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嗜酸性细胞百分比15%)。

1.3影像学检查

2011-11-05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35%,左肺少许感染病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如图1)。B超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肝脾轻度肿大”。2011-11-08胸部CT平扫提示:“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10%,两肺少许感染性病变考虑,右侧胸腔少量积液”。2011-11-12CT检查全腹部+盆腔CT增强提示:“肺吸虫病肝内表现考虑,脾肿大”(如图2、3)。2011-11-12MR检查颅脑MR平扫提示:“颅脑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驱虫治疗1周后复查胸腔引流后复查胸部CT提示:“两肺少许在感染性病变,两侧胸腔少量积液”。

(图1)(图2)(图3)

1.4治疗方案

予头孢哌酮抗感染、化痰、水封瓶引流等治疗,明确诊断后口服吡奎酮25mg/kgtid*3d。驱虫治疗后口服美卓乐8mgtid*3d。

2讨论

肺吸虫病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另外非洲及南美国家也有流行,在我国亦有较广分布[1],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2]。卫氏肺吸虫主要分布于浙江及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斯氏肺吸虫分布于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卫氏肺吸虫病在体内发育成成虫并产卵临床表现以胸肺型为主。斯氏肺吸虫病以皮下肌肉型为主,呈游走性皮下结节,斯氏肺吸虫在人体内不易发育为成虫和产卵,成虫和童虫的游走性在人体引起肝脏、肺脏病变外还可引起脑、脊髓、眼等器官病变。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表现大多无特异性,与肺部普通感染、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肝炎、癫痫、肿瘤等疾病类似[3]。而典型的游走性皮下结节,X线表现的肺空泡、结节和隧道线条则较少见,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文献报道其误诊率高达55.48%[4]。临床诊断肺吸虫病大多缺乏病原学依据。肺吸虫诊断依据[5]:(一)流行病学资料有在流行区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或饮用溪流生水史。(二)临床特点有长期咳嗽、咳铁锈色痰或癫痫、头痛、瘫痪等;或有持续的嗜酸粒细胞增多而已排除其他寄生虫病;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等。(三)实验室检查痰、粪或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或皮下结节等活检找到虫卵、童虫或成虫是确诊可靠依据。免疫学实验具相当特异性,且敏感性都很高,均有助于诊断(对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的斯氏肺吸虫病尤为重要)。

该患者咳嗽起病,以气胸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同时有气胸、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肝脾肿大,易误诊为肺结核病、肝硬化等病,但血象及胸水发现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75%,且胸水腺苷酸脱氨酶未见明显升高,这一重要线索引起我们重视,追问病史2月前有食腌制溪蟹20多只,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引起,遂让患者到丽水市疾控中心检测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综合流行病学病史、气胸、双侧胸腔积液、血及胸水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肺部散在渗出性病灶等情况,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且骨髓象检查基本排除血液病,驱虫治疗有效,故“肺吸虫病”诊断明确。

经驱虫治疗1周后气胸、胸腔积液吸收,但深呼吸时胸痛加重,考虑胸膜炎所致,予美卓乐短期抗炎治疗后缓解。半月后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1月后复查胸部CT及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较以往有明显改善,饮生水导致肺吸虫病大大减少,但生食、腌吃、醉吃一些水产品渐渐流行,导致肺吸虫病有不断上升趋势,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余森海.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I.虫种的地区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3—654.

[3]曾传生.肺吸虫性胸腔积液37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93,11:118.

[4]蒋朝东,段明,李黎,等.肺吸虫病86例误诊原因分析.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4):186—187

[5]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6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