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富(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乡中心学校四川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8-049-01
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在幼儿园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多么大,而小学又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几年,我们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丰富德育内容,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儿歌贴进生活,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因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发挥班队会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并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感受,今后的打算。通过学习教育,学生思想有了一定转变,意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以训练、监督落实养成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日积月累、反复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如学生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乱涂乱画、攀爬树木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学校少先队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和值周班巡逻队,利用课间休息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对于违纪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并交值周教师或值周领导进行思想说服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较好的转变。
三、加强礼仪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主题教育,并在校园内张贴礼仪宣传语,从环境上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通过每周"光荣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同学们只要见到老师或是领导到校都会主动、热情地叫"老师好"。红领巾监督岗成员每天都会站在校门口对到校的老师、同学、家长、领导敬礼和问好,体现了热情好客、懂文明有礼貌的良好品质。
四、以活动深化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要顺利、有效开展,举办德育活动是关键。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开展了"写给地球的一封信""让校园明天更美好""看见垃圾弯弯腰"等主题班队会。同时,少先队还组织大队委员自发组成"助残小分队""校园小卫士"等,由他们带头互相帮助、捡赃物、给花草浇水等等。每学期,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同学到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活动结束后还请敬老院领导为同学们讲课,使同学们受到了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的教育。通过丰富的教育和体验活动,学校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五、以评价强化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因此,学校制定了科学、系统、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案,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优良行为被认可的积极心理感受。当然,这种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下巩固提高。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