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设计的几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古建筑消防设计的几点探讨

吕娜

苏州计成文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本文从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建造选址、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等方面,来概括古建筑的显著特征。将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作比较,从防火角度来分析火灾形成的原因,提出古建筑由于地势材料等原因存在自身防火的先天不足,以及古建筑所具有消防特殊性、复杂性,最后对其提出了消防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火灾;安全

一、简析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性

古建筑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它同时也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且近来我国大部分古建筑都被各级政府开发利用,并使之逐渐成为了人们旅游的主要景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古建筑进行科学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消防设计的比较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比,在结构体系上截然不同。大多古建筑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防火等级比较低。而古建筑之所以会引发火灾,其主要因素可被划分成为两种,即:1)人为因素,比如:燃放烟花爆竹、电气短路引发的电力火灾、人们用火不慎、插座漏电以及小孩儿肆意玩火等引发的;2)自然因素,比如:夏季雷雨天气较多,由雷击造成的起火现象等。与现代建筑不同,目前国内的规范中对古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基本没做任何要求,依旧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因此,为了更为直观的反映出古建筑的消防设计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我们将对其各自存在着的一些特性做一下简单的对比,详见表1-1。

(二)古建筑易发生火灾的原因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木材是大多数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木构架为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木材耐火性差,火灾危险性大,并且由于苏州很多古建筑建都建在小街小巷中,道路狭窄消防车不易及时达到,一般建筑上的防火措施仅靠备弄或者山墙,且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危及到更大面积的建筑群。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古建筑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进而组成各种庭院。而在庭院布局中,大多数古建筑基本采用“廊院”、的形式。据国家有关资料显示:不论古建筑采用的是哪种建筑形式,它们在建成之后,其自身所具备的安全空间是比较小的。假如,建筑物中有任何一处地方起火,那么火势就会迅速蔓延,从而引发“火烧连营”的现象。

二、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几点措施

(一)防火墙和防火间隔

充分利用现有的街道、巷道、河道,传承和完善古建筑“火巷”或者“备弄”形成防火隔离带进行防火组团、防火单元的划分;在古建筑中增设一道防火墙或者是疏通一道防火间隔,不仅能够降低古建筑受到辐射危害的概率,还能够提高古建筑的防火效能,减轻其遭受火灾损伤的严重程度。例如:我们在无锡市荣巷历史街区二期保护修复工程的消防设计上合理划分防火组团,面积控制在3000平米以内,利用山墙、封火墙等构造合理控制防火单元面积。进深较大的防火单元增加疏散出口。

(二)防火保护层与防火涂料

用涂抹防火保护层的方法来改善防火条件,增加建筑物的耐火性能,比如:在保障古建筑原有特点的情况之下,选用一种具有较高防火功效的防火涂料,对古建筑的主要构件(类似于梁柱、门窗等结构),进行防火涂料的喷刷工作。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是:在建筑物的构件表面上形成一道具有防火保护的薄膜,以降低构件材质的燃烧性能,进一步阻止火灾的蔓延。而针对一些扩建、改建、维修的建筑,则可使用已经研制开发出来的新型防腐阻燃型木材。

(三)解决消防水源的问题

1、建造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源或消防泵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分析利弊,在不同的地形条件设置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源和消防泵房。如果是平坦地区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还应该修建提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应当因地制宜,且还不能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120米的间距和150米的保护半径”来对其进行设置。

2、消防给排水管网的布置

消防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且其建立完成的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在不能够快速建立较多消防站的情况之下,我们应当为古建筑增设一个消防给排水管网系统,一旦古建筑发生火宅,我们就能够利用该系统,对火势进行控制。值得提出来的是:消防给排水管网与古建筑间的间距,应当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也可利用市政水源对文保单位设置简易喷淋、消防水喉等。例如:我们在无锡市荣巷历史街区二期保护修复工程的消防给水设计上,设置火灾报警及疏散应急照明、自动喷水灭火;建筑面积大于300平米的保护修复建筑设置室内消防水喉,建筑面积大于1200平米的保护修复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

(四)避雷措施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由于古建筑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台面高山之上,接触点较高,加之木质干燥,周围树木高松,极易引起雷电火灾。其次,因我国大部分古建筑建立的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当初修建时是按照当时的规定,采用当时的设备,建立起来的防雷体系。所以,在现当代的社会当中,其防雷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古建筑的防雷要求了,导致古建筑在夏季,频频出现雷击起火的现象,比如:稷山大佛寺,位于山西运城,在2004年4月初被雷电击中,引发了一场较为严重的火灾,让当地政府损失了将近100万元。对此,提出的措施是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尽量多设几根引下线来减小遭受雷击时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

(五)消防管理制度

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存在着产权不清,追究责任不明的问题,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加之游客日益增多,对古建筑保护理念不高,而且存在游览时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知识能力不足,自防自救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和完善也是古建筑消防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另外可以组建安全疏散指导小组,负责古建筑工作人员的训练与学习,并定期举行培训和演练,这样一来,在火灾发生时就能有效地对建筑内人员进行安全疏散。

对人员管理要加强教育,可以组织相应的讲座或培训课程,确定专职兼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游客不正当行为给出及时处理和教育。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的自觉性,供游人参观的地方,必须禁止吸烟,还应当设有明显的标志。

其次,针对不同种类的古建筑,我们还应当依照其起身的建筑结构及特点,同时结合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及法律法规,制定出最适该建筑物的消防技术防范措施,以在最大限度之内,提高古建筑的防火效果。

图1-1即为古建筑的分类模式。

图1-1古建筑的分类模式

另外,还可运用不同行业即消防专业之外的眼光和手段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行业做整合,发挥整体的创意,会更好的解决古建筑的消防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从“整体保护”的原则出发,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坏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结合其自身特点,采用先进的新型防火建筑材料和防火安全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使我们文化与历史的瑰宝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