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大同037000)
(2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山西大同037000)
(3山西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风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变化。结果:实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首次缩写要写中文及英文全称])总评分为(10.14±0.88)分,低于对照组(16.47±1.93)分;实验组服药依从性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要写P值是否小于0.05,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认知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更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焦虑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7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首次缩写要写中英文全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系统性炎性病症,同时也属于慢性致残性疾病的一种,会对患者关节滑膜产生持续性侵害,对骨、韧带及软骨结构产生破坏作用[1]。目前临床上,随着多种早期RA的检验诊断方法的提高(如抗环瓜氨酸抗体,抗波化蛋白抗体),及靶向性生物制剂治疗的应用,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因病情严重、依从性差、经济原因等导致病情控制不理想,甚至致残。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此病后,均会出现焦虑、绝望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使得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增加了致残的几率,给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我院为进一步提高RA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RA患者的临床结局,对合并焦虑状态的RA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均符合RA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关节存在明显肿胀及压痛,关节晨僵1h,且症状持续超过6周;②与轻中度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相吻合,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测评(HAMA)分值均在7至20分之间;③认知及沟通交流能力功能正常;④患者或其家属均愿意配合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内科病症;②有焦虑症病史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史。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RA合并焦虑状态患者,其中,男22例,女49例;年龄介于19~56岁之间,平均(38.37±5.41)岁;HAMA评分平均为(14.68±3.57)分;14例小学文化,41例初中或高中,16例大专或以上。按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成对照组(n=34)和实验组(n=37),经对比,两组基本情况及病情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抗风湿药物治疗,即甲氨蝶呤片(生产批号H31020644,上海信谊),口服,每次(10~15)mg,每周服药1次[每次(10~15)mg,每周服药1次];美洛昔康(生产批号H20031130,宁波大红鹰药业),口服,每次15mg,每日1次。
1.2.2实验组(不要维生素C)实验组患者除了应用药物治疗外,还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内容为:(1)评估认知能力:患者明确诊断后,主动与患者交流。在首次见面时,以聆听者的角色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对疾病及治疗的看法,并全面了解患者生活工作环境、认知水平等信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其认知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计划。(2)开展认知干预:①疾病认知:通过多媒体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预后知识,针对患者对疾病存在错误认知的地方,有针对性地给予重点讲解和介绍以纠正患者的认知。②药物认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并灵活利用药物说明书让患者充分了解其所用药物的作用、副反应及具体用法用量等。此外,还可通过介绍同类疾病成功康复或治疗失败的案例来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使其能够充分认识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且避免患者盲目相信“偏方”治疗。③功能锻炼认知:通过观看视频或相关数据报告告知患者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意义,引起患者的重视。与此同时,向患者科普适度运动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避免患者因过量、过猛运动而加重病情。④组织座谈会:每周选择1个工作日的下午,组织患者举办座谈会,鼓励病患之间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患病治病心路历程、治疗经验或体会等,也可以播放与疾病相关的具有积极性意义的影片,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3)家庭支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告知其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治疗方法,并介绍家庭支持对患者治疗、康复的重要性,让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并多陪伴、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8周后,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状况。选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进行测评,其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3]。②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依从: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无漏服;不依从:偶有漏服药物或自行停药、换药、减药。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包,计数数据经χ2检验,计量数据经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HAMA(17.38±1.40)分,对照组为(17.09±1.57)分,组间比较,t=0.667,P=0.194,差异不明显。
治疗后,实验组HAMA(10.14±0.88)分,低于对照组(16.47±1.93)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6.483,P=0.037)。
2.2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
3.讨论
RA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外周关节肿痛为主症状,重者可侵犯内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资料报道[4],在我国约有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加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障碍,致使治疗积极性不高。
认知行为干预属心理疗法的一种,主要是以患者认知为基础,通过采取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消除负性情绪,树立正确疾病治疗观。也有研究报道[5],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了解,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实验组对RA患者给予以疾病认知、药物认知、功能锻炼认知、病患座谈会、家庭支持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发现,实验组HAMA(10.14±0.88)分,低于对照组(16.47±1.93)分;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1.89%高于对照组73.53%,说明了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认知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更能够有效改善RA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思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165-166.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165-270.
[3]冯璐,宋文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6):53-54.
[4]唐宁.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164.
[5]顾巧英.认知行为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