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颖隆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著名的未来学家伊萨克·阿西莫夫说:“二十一世纪可能是创造的伟大时代。那时,机器将最终取代人去完成所有单调的任务,计算机将保障世界的运转。而人类则最终得以自由地做非他莫属的事情——创造。”创新思维正是探求和创造新知识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创新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就要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是创新思维。所以,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求知欲比知识更重要,有好奇心,就有寻求结果的欲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还必须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结果,并通过努力能够得到问题的结果,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善于创新。
二、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有好胜心,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要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肯定学生主动追求新知识的做法。对于新定的目标,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的。要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新知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课堂上,要常用表扬用语,如“很好”、“太棒了”、“真行”等,表示教师的关注和赞许。要在每次活动中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充分表现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从而培养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通过自己理解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进行创新学习。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的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
六、创设竞争性情境,便于操作,善于质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以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