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13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孙平平邢延燕

孙平平邢延燕(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脑外科山东威海2644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96-02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状态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堵塞而致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可见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01~2011-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约136例,男100例,女3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GCS≤8分),136例病人,105例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占77.5%;并发肺部感染43例,占32%;死亡51例,占38%;死于肺部感染8例,占5.8%。

2护理

2.1有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颅脑损伤早期可因伤后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的患者,由于降颅压使用脱水剂,使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误吸。

2.2.1重型患者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应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腔或鼻腔分泌物体位引流,口鼻腔内分泌物和异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或窒息,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翻身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发生脱管。拍背应自下向上,从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遇有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者立即告之医生及早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

2.2.2吸痰: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尤其是对分泌物阻塞的病人,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高浓度纯氧1~2min,可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

2.2.3重者吸痰注意事项:感染严重者,痰多要及时吸出,每隔2~3h,翻身叩背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发绀,应立即停止吸引,无自主呼吸者,给辅助呼吸或接人工呼吸机。待循环改善,再谨慎将痰吸出。对呼吸困难的病人,吸痰前可给5~6L/min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导管0.5~1cm,再与负压相通,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s,负压不要超过50mmHg。

2.3气管切开后湿化液的选择及使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脱水剂的应用,呼吸道较干燥,痰液黏稠,给予超声雾化和气道内滴湿化液,稀释痰液,防止呼吸道感。

2.3.1人工气道湿化

(1)湿化液的应用:常用的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痰液黏稠者用生理盐水加入沐舒坦效果甚佳。(2)湿化方法: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呼吸机治疗时,液体入量必须保持2500~3000ml/d。①雾化吸入法::通过超声雾化器定时进行雾化吸入,4~6次/d,雾化液中适当加入地塞米松或支气管扩张剂,以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②持续给药法:输液管滴入法是将前端软管插入气管切开5~8cm,并用胶布固定,以持续滴入。微泵持续滴入法是将50ml注射器内抽吸湿化液,连接一次性延长管或静脉头皮针(去针头),同样深度的插入气管套管内,并将之置于微泵上,可根据痰液选择注入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可4~6ml/h;痰稠多者,速度8~20ml/h,以保证充分湿化,使痰液稀释。

2.3.2湿化满意标准: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2.4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早期表现及处理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范春亚.创伤性颅脑外伤护理[J].中国当代医学,2008,7(8):123-124.

[2]谢文忠.95例重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549-550.

[3]张慧.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