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尽一己微薄之力?本文将在阐述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一、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结晶。[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探讨和保护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公约、条例、宣言以及建议案。其中,2003年9月29日一10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2届世界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强调从地方、国家、国际不同级别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各地的传统音乐则属于保护、研究的一部分。
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从小处看,能够记录、保存与保护地方音乐,促进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大处看,能够延续历史、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这是田青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高层论坛”中所提出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三层意义。]。学者田青认为,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而地域化、个性化是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2]
二、高校音乐教师如何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
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应该把挖掘、研究、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当成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音乐教师,同样应该成为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参与者。
如何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传承与保护呢?
1、保存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地方传统音乐的保护,首要的是原样记录与保存。高文厚、施聂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要“保存”而是要“延续”》一文中建议:第一要详细地记录实地收集到的资料并将之小心保存;第二要出版实地录音和录像;第三要帮助文化政策制定者更加理解和尊敬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具体地建议他们,该如何去支持某些地方传统——或让其自行发展。[[荷兰]高文厚,施聂姐:《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3期,第34-37页。转引自吴凡:《民间音乐》第198页。]
2、传承地方传统音乐
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传承,才能保证地方音乐的延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民间自发性传承,即呼吁当地年轻人主动学习与运用;二,借助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国家相关部门等外力的支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三,将其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或校园活动中,[3]让学生看看与泥土距离最近的那些地方的音乐是怎样表演和沿袭她的生命的。当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日益失落,甚至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时,将乡土味极浓的民间音乐引到校园里来,这是别有一番意义的。[4]
3、发展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建立博物馆、文化旅游点来开发当地资源,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去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就是发展。[5]该如何使其保持自然状态的发展,是高校音乐教师和地方音乐工作者以及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由此看来,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系主任R·加非亚斯教授曾倡议的:“所有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都应该具有文化人类学观念——放眼世界,立足地方。”而地方高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支持和鼓励音乐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地方传统音乐,并据其研究成果调整课程体系,协助音乐教师做好传承工作;同时,提请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重视地方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与保护工作,加强多方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田青.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2):1-3.
[3][5]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97-200.
[4]乔建中.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2004(4):19.
陶慧敏(1972-)女,湖北省襄阳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