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主要方法概述
栗昕(吉林石化总医院内分泌科吉林石化132021)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281-02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疑难疾病之一,糖尿病因病程长又无特效药患者十分痛苦如果得不到满意的治疗还易并发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乳酸酸中毒据WHO最新的数据预测,到20lO年全世界将会有2.4亿DM患者,防治DM已是临床重要任务之一,糖尿病的防治已成全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糖尿病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但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缺乏病因治疗。强调治疗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糖尿病治疗观念上的进步。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1993)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1998)分别对大样本的l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平均为期6.5年和10.4年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应用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首次证实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EDIC,2003)为DCCT的后续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早期强化治疗可延缓T1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这一保护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称为“代谢记忆效应”);Steno一2研究(2003)结果表明,全面控制T2DM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心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在糖尿病诊断之时就应该注意保护或逆转胰岛p细胞功能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除了控制空腹高血糖,还应注意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减少全天血糖波动。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高血糖以及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糖尿病防治策略应该是全面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除积极控制高血糖外,还应纠正脂代谢紊乱、严格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例如阿司匹林)、控制体重和戒烟等并要求达标。
下面简单就糖尿病的治疗做以介绍其治疗主要有十一个方面:分别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体育疗法,糖尿病的中药疗法,口服降糖药,GLP-l类似物,胰淀素、胰岛淀粉样蛋白沉积,AMP活化的蛋白激酶,胰岛素治疗,胰岛移植,干细胞治疗。
一,胰岛素治疗各科医生都已熟知了就不做以介绍了但要注意近些年胰岛素各种剂型的变化和使用适应症。
二,口服降糖药:
传统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等,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双胍类不仅可以增加葡萄糖摄取率,还能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前者与其促进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由细胞内微粒体向细胞膜转位有关[1]。此外,还与抑制肝的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促进骨骼肌、脂肪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活化受体B亚基的酪氨酸激酶,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性等有关[2]”。阿
卡波糖通过竞争性抑制d-葡萄糖苷酶,减慢了淀粉类食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率,特别适合于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DM人群的餐后高血糖[3]"。国产卡博平对TG、Tc有较明显的降低作用。提示该药能显著改善DM患者的脂代谢紊乱[4]。促分泌剂主要包括磺脲类和美格替耐类,是通过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造成钾外流,使B细胞去极化,引起钙内流增加,从而诱发胰岛素分泌。塞唑烷二酮类是一种高亲和力的过氧化物体增殖
物激活受体(PemxisoⅡIeProliferator-accctivatedrecepto,PPARs)激活剂,主要激活PPAR,PPARs与配体结合激活后,与维甲酸类受体x(retinoidxnecepco,RxR)或糖皮质激素受体形成异二聚体,然后与调节基因启动子上游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Pemisomepml如raIorrespoelemem,PPRE)结合使靶基因活化,从而发挥下游基因及产物的转录调控作用,继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三,GLP-l类似物
胰高糖素样肽l(glucagons-likepeptide-l,GLP-1)是一种强降血糖肽,是前胰高血糖素原的片段,在摄人脂类和碳水化物时由小肠上皮L细胞分泌,加工活化后发挥作用。GLP.1对胰岛B和d细胞都有作用,其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作用均为葡萄糖依赖性。很少引起低血糖,短期内使用GLP-1治疗r12DM的价值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5]”。GLP.1类似物和DDP一Ⅳ抑制剂可能有望成为延缓或逆转他DM自然病程的治疗选择。另外,fulod鹤实验室的研究也提示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6]。已有研究显示,利莫那班(rimonabant)被作为第一个大麻受体l(cBl)选择性阻滞剂。给予利莫那班20mg,1次/d,单药治疗6个月后显示,可改善他DM患者的血糖控制,显著降低体重和腰围,改善血脂谱,耐受性好[6]。
四,胰淀素治疗
成熟胰淀素与胰岛素一起贮存于B细胞中,在刺激剂作用下与胰岛素按照l:100比协同分泌,每6—10min一次脉冲。生理作用包括:增加饱食感、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并能改善TlDM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进餐所诱导的胰高糖素分泌等。
五,胰岛淀粉样蛋白沉积(isletamyloid,IA)
存在于许多DM患者胰岛中,可能在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M患者正常胰淀素水平明显降低,胰淀素聚集成纤丝参与IA的形成,进而产生胰岛B细胞毒性作用,引发或加重DM。通过抑制胰淀素的代谢异常、阻止胰淀素聚集或拮抗其毒性,均具有抗DM的潜力。以胰淀素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将可能成为治疗DM的全新手段。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胰淀素类似物普兰林肽(Pramlintjde),是将人胰淀素25,28,29位氨基酸置换为脯氨酸形成的无自凝倾向的多肽。在应用常规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优泌乐治疗的TlDM患者中,加用普兰林肽后餐后血糖高峰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该药能明显降低TlDM和12DM血糖的同时,也能明显降低HbAlc及轻微的降低体重,具有长期稳定控制血糖的优势。
六,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
AMPK是ATP感受器,细胞应答消耗ATP而提高AMP水平,于是AMPK系统活化。肝脏AMPK激活能够增加肌肉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向胞膜移位,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因此,增强AMPK活性可能对治疗DM有益。
七,胰岛移植
自从2000年以来,全球有40家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了超过了600例的胰岛移植。Edmonton小组的远期随访结果显示,胰岛移植后不依赖胰岛的T1DM患者比例在术后1年时为70%左右,3年时降至50%,5年时降至ll%,但超过5年时仍有70%以上的患者有C肽分泌,这足以使患者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事件[6]。
八,干细胞研究
一于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是解决胰岛组织供体来源不足的理想途径。干细胞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sc)和成体干细胞(AsC)。Baelge报告了诱导人类ESC转化为可合成胰岛素、胰升糖素、生长抑素、胰多肽、ghrelin等胰腺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化过程。人类ESC来源的胰岛素产生细胞内具有接近成人胰岛的c肽含量,并具有丰富的致密核心的分泌颗粒,与胎儿B细胞相似,在有多种促分泌刺激物的情况下可释放C肽,但对葡萄糖却无反应。
九,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饮食疗法是各类型糖尿病的基本疗法尤其是轻糖尿病人能够采用日常合理地饮食疗法"即可能达到控制血糖目的即使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行饮食治疗"也能减轻降糖药的剂量和胰岛素疗法的负担
十,糖尿病的体育疗法
近年研究发现"运动初期主要由糖供给能量使血糖降低"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才逐渐使脂肪消耗增多运动为什么可以降低血糖呢?主要是由于运动使细胞膜上的胰岛素数量增加"敏感性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胰岛素"而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样"对脂代谢紊乱即俗称的高脂血症也有益"可降低引起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所以运动有益于预防动脉硬化"有益于减肥"改善心肺功能"调节血压"
十一,糖尿病的中药疗法
蒋国彦氏从百余部古代医书中查找常用以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列出重要者八十余种"其中常用者;人参!葛根!玄参!地黄!栝楼!泽泻!麦门冬!黄连等如人参!地黄!栝楼与葛根有称之为治疗消渴病之圣药者"也有提到缫丝汤治消渴大验如神现代关于中药降血糖作用的人体研究"选用了50种中国古医书中用以治消渴病的药物"进行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降血糖作用较明显的有桑白皮!桑椹!天花粉!五倍子其中以桑白皮效果最显著"桑椹次之,研究表明桑白皮的作用是在胃肠道内延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不是在体内真正降低血糖。天花粉!五倍子效亦明显口服各药后的反应;在50种药物中"大多数服后无不良反应,少数则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表明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口水增多、肠排气多、腹泻、个别人有头昏、头胀热"均无低血糖表现。
参考文献
[1]HawleysA。cadallaAF,OLSENGs。eta1.a1.theantidiabeticdrugmet-forminactivatestheATP-activatedproteinkinasecascadeviaanademinenucleotide—independentmechanism[J].Diabetes,2002,5l:2420-2425.
[2]毛晓明.胰岛紊增敏药的新理念及l临床应用共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1):89.
[3]魏爱生。王甫能,陈平.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5-326.
[4]刘云。叶文春.方向明,等.卡博平治疗60例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1):24_25.
[5]母义明,杨丽娟.糖尿病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32.
[6]洪天配,杨金奎.200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第19届世界糖尿病大会专题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62.
[7]王艳蕊>程剑>赵志刚9中国对糖尿病的理解和治疗的历史变迁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