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梅周小云朱绿英(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088-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组血压水平在治疗后第1、2周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组比对照组血压水平下降显著。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长了31%,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常可观察到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敌对和抑郁的心理。因此,积极的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笔者对2008年6月—2009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护理,并探讨其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最大76岁,最小30岁,平均49岁,60岁以上29例,均符合WHO1997年高血压诊断标准(2)(BP≥140/90mmhg,5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积极心理干预组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60岁以上16例;对照组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0岁以上13例。由同一人测定,使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2mmhg刻度),同一袖带测右上臂血压,血压测定在8am-10am,复诊当天上午测血压前不服药。
1.2实验方法入院后给予心理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同样合理的降压治疗,同时给予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积极的心理干预和一般护理,测定高血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2、4、8周血压水平,并评价积极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积极心理干预方法
每次心理治疗时间40分钟,每周2次,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2.1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和自我由于患者被检出患高血压后,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医院等周围环境不熟悉极容易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压抑、焦虑的心理而影响疗效。因此,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病的发生机制、症状、预防措施、合理的饮食、常规治疗的方法等,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自我调整和积极的配合治疗,高血压病是可以改善而不影响生活质量的。
2.2心理支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指出患者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忧虑对高血压的消极影响。采用鼓励、理解、支持等措施,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2.3强调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人们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环境,而患者由于身体的疾患产生消极的心态,甚至对周围的环境有抵触情绪,因此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使其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使患者由被动沟通变为积极交流,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
2.4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措施主要包括放松疗法、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4],嘱其多欣赏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及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2.5发掘患者的积极因素高血压患者因病程长,并发症多,可出现许多不良心理反应,如:焦虑、多疑、对疗效和未来悲观失望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并发掘其积极乐观的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患者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力。
3结果
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到治疗2周后,心理干预和对照组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4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积极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有效,而8周后体现尤为明显。
4讨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其多种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药物降压治疗后由于饱受包括心理因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压水平控制不理想,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以积极心理干预,其血压控制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证实了积极的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有效。在药物治疗、饮食合理、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上得以康复,将会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参考文献
[1]黄俊虎.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5(82):82.
[2]陈灏珠.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西亮,许春进.心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及流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8):694-695.
[4]贾桂荣,周文梅.高血压病人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35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70-71.
[5]赵素平.114例高血压性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97.
[6]霍秀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