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作用在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病患当中选取94位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在进行上腹部手术前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的病患在不一样的麻醉方式下的用药情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t)和呼吸频率(RR)等。结果观察组的病患在上腹部手术过程中追加麻醉药物的数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在复合麻醉的方式下用药用量更加合理,对病患的康复和生理指标的恢复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上腹部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手术中的麻醉风险,且有助于术后病患生理指标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上腹部手术;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313-02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是当前进行上腹部手术使用的主要麻醉手段。硬膜外麻醉可以麻醉病患的交感神经,如果单独使用却容易给病患的血管收缩能力造成不好的影响,进而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好,但在单独使用时,对麻醉药物的用量不好掌握,术中有可能进行药量的追加,进而导致由于麻醉用量不稳定影响了病患术后的苏醒情况。于是在近年的手术麻醉研究当中出现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运用,其效果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却缺乏了一些临床验证,本文就此展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真实效果。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病患当中选取94位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需要进行上腹部手术的病患分别采用全麻和复合麻醉的方式,对比分析二者在运用当中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病患当中选取94位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这94位病患均无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并发症,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等情况都已悉知同意并由其本人或家属签订了同意书。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患在手术期间采用的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病患年龄区间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6.9±11.3)岁,其中男性病患31位、女性病患16位,需要做胃切除术的有16人、做胆囊切除术的有20人、做脾脏切除术的有11人;对照组的病患在手术期间采用的是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病患年龄区间为33~62岁,平均年龄为(47.3±10.6)岁,其中男性病患30位,女性病患17位,对照组病患中需要做胃切除术的有14人、做胆囊切除术的有21人、做脾脏切除术的有12人。以上两组的病患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进行上腹部手术前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所有病患在麻醉开始的前十个小时内要确保空腹,在麻醉开始前的三十分钟都要进行0.5mg的阿托品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将准备好的芬太尼(4μ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给患者完成诱导麻醉工作,进行呼吸机辅助气管插管,把呼吸频率调整到10~12次/min,将麻醉控制在潮气量8~10ml/kg。医护人员根据病患临床监测为病患进行容量治疗,根据病患的情况给予芬太尼0.001mg/(kg.min)、丙泊酚0.1mg/(kg.min)及维库溴铵0.05mg/kg的酌量添加。对观察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首先帮助病患保持侧卧位,选取恰当的位置(多为第8~9椎间)进行硬膜外的穿刺操作,留置硬膜外导管3~4cm,用准备好的利多卡因展开干预,根据病患脊椎反应决定是否进行麻醉药物追加,通过全脊髓麻醉验证后再实施与对照组同样的全麻措施。对比两组的病患在不一样的麻醉方式下的用药情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t)和呼吸频率(RR)等,同时,预备1%异氟醚,预防病患苏醒吸入麻醉,记录麻醉用药总量。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学软件,所有数据都有该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术前术后病患的生理指标
在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记录两组病患的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术前的HR为(85.33±11.42)、MAP为(13.17±2.35)、RR为(21.09±1.74),术后的HR为(84.42±1.07)、MAP为(11.10±1.34)、RR为(18.53±1.92);观察组的HR为(85.15±12.12)、MAP为(13.68±1.84)、RR为(21.24±2.09),术后的HR为(85.18±1.85)、MAP为(12.54±1.73)、RR为(20.67±3.29)。由此可见,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生理指标波动程度要小一些,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追加情况
术后,观察组病患的苏醒时间(t)为(15.6±3.3)min,而对照组的苏醒时间为(34.7±8.2)min;观察组接受麻药追加的病患有2位,对照组接受麻药追加的病患有6位。经过比对,观察组在苏醒时间和麻醉用药追加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临床手术中,公认的一种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时间长的临床手术之一就是上腹部手术,它对于病患的应激反应比较大,因而做好病患的麻醉工作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麻醉方式有全麻、硬膜外腔麻醉及二者的复合运用,三者各有其特点和优劣。对于不同的手术都应当选择相适应的最佳的麻醉方式,合理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相关风险,而对于上腹部手术来说,笔者认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最佳选择。与传统的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的实施技术要求更高、更严格,麻醉追加的频次也相对较少,进而对病患产生的副作用也会有所减轻。但不管哪种麻醉方式,都要做好麻醉用量的控制,避免给病患的生理和心肌造成损伤。
本文通过对全麻和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复合麻醉在上腹部手术当中的运用效果,对病患术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等生理指标的恢复效果优于全麻方式,在病患苏醒时间上也短于实施全身麻醉的病患,同时,也降低了麻醉追加用药的风险性。
参考文献
[1]付历等.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6):3469~3471
[2]陈宁花,丁章辉.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张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0):6629~6631
[3]陈卫华.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