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芳骆金娜
(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102206)
摘要:对出现心理问题学生进行迅速有效地干预,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的态度以及家长处理子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治愈效果有着很大影响。为此,要提高工作成效,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关键词:辅导员;家长;学生心理问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
大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学生年龄上已满18周岁,但是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学习、住宿、人际交往、就业、经济上的压力等诸方面的困惑,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多数大学生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积极调整能够顺利解决出现的问题,较好的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但也有小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应对,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甚至会引起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和家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大学生度过难关。
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的态度分析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有的家长不能够正确面对,不能同辅导员进行有效沟通,甚至不信任辅导员采取的干预措施。导致出现以下几种不理性情况。
1.误解、曲解。有些学生家长因生长环境等原因,平时没有接触过或者听说过这类问题,不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把辅导员反馈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理解为精神病,断然否认,坚决不认可自己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事实;还有些家长将自己孩子出现的一些情绪失常、行为失控理解为孩子耍小性子,认为没事,或者过后就好了;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是闯邪了,甚至偷偷在家找人跳神。这些做法都极大的影响了辅导员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延误治疗和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加重。
2.偏袒、推卸责任。有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尤其是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出现问题时,有些家长的关注重点没有放在怎样迅速有效的解决自己孩子问题上,而是热衷于查找他人责任,偏袒自己的孩子,甚至在明知是自己孩子做错时,还要找各种理由帮孩子百般开脱;还有些家长帮着孩子隐瞒真相,将责任推给学校,更有甚者以学生出现问题为由和学校讲条件要求给予学生特殊照顾,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秩序。这样做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不能及时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和过失,思维上走进牛角尖,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归咎于他人,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影响日后健康的发展。
3.隐瞒情况。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多,可能是自身因素,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因为肥胖,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产生自卑,进而导致抑郁;也可能是家庭因素,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导致对孩子过于严苛,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因为单亲母亲对其管理过于严格而离家出走,还有一个女生因为母亲期望值过高而导致行为失控,出现胡言乱语,并将同学的洗面奶当成矿泉水喝下;也可能是学生在学校遇到学习困难、谈恋爱失败等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有一些学生在高中就曾经出现过心理问题,到了大学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复发。这种情况下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对于解决学生问题很重要。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家长采取隐瞒情况的态度,这些家长有的是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家的隐私,有些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很没面子,也有些家长担心学校知道自己孩子得过心理疾病的情况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就业、入党等问题,所以有些家长在学生患病后避开同辅导员的交流,带孩子进行隐蔽的治疗,诊断结果和治疗进展不肯告知辅导员。
二、辅导员和家长合力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自己就完成了任务,孩子的事情由学校来管,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疏于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联系;同时也有些辅导员也会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如果联系家长就有点向家长告状的意思,这些想法都导致了不能及时,有效地帮扶、教育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教育都是要及时跟进的,事实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辅导员和家长都希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成才,所以家长和辅导员的通力配合对于迅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关系密切。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家庭的影响力不会因为学生离开家庭到某个校园生活而弱化,而且家长对子女也是最了解的,家长和辅导员的良好沟通可以有效的查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失控等明显的心理疾病症状,或者离家出走,玩失踪等极端情况,学校需征得家长的同意才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并且心理疾病的治疗还涉及到费用问题,都需要家长确定和承担。
2.辅导员对学生在校期间情况最了解。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主要的力量。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从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就从事这项工作,同大学生年龄差距小,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学生相近,容易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并且和学生密切接触,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向辅导员倾述,辅导员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较其他老师掌握较全面、及时、详细,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三、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应把握的原则
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以学生为本,解决学生问题为原则,不要涉入学生家庭内部矛盾中去,沟通要有据、有礼、有节、要为学生保密。
有据,就是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生出现问题的细节,通过查阅档案、入学摸底、同学间了解等手段掌握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同家长沟通能够较快获得家长的信任。
有礼,就是不论家长什么背景,文化素质高低,都要尊重家长,同家长平等、坦诚的交流。
有节,就是辅导员同家长交流中要注意尺度,不要过分亲密,不要大包大揽,对学生的问题实事求是不妄下结论。过分亲密则会影响正确的判断,过分的亲密也会容易导致家长提出非分的要求,尤其是不要接受家长的馈赠。
总体是既要讲原则,又能够灵活应变,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四、家校合力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1.对大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有研究表明一个家庭其成员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是否完整、父母教养方式的方式是否得当、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的认知、应对方式、行为模式、表达情绪方式等,依然带着深深的家庭烙印,因此要在大学生家长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意识到子女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关系,才能协助学校一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智发育成熟,培养独立人格,从而真正实现自主独立、成长成才。
2.关注家庭异常的学生。一般来说,来自不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不恰当的学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必须尤为关注此类学生,在入学初即要摸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他们心理普测的结果,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加大同这部分学生家长的联系频率,同家长形成合力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3).
[2]沈雪妹.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江苏大学学报,2006(1).
[3]张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4]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