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徐兵坤

江西余干县鹭鸶港乡中心小学徐兵坤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为了应对班级排名或学校排名以及升学率,教师挤时间,反复说教,强化训练,习题成堆,结果学生疲于应付,厌烦了这种被动学习方式,学习成了负担,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一、动手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一种手段,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光靠老师讲解,即使讲得再详细,再精彩,学生就是记不牢,理解不透.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他们就明白了也就记住了.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这与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特点相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比如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等等,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学数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调动了多种感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具体化了.学生单凭听觉,容易忘,可他们动手做了,就不一样了,不仅理解了,而且记住了,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二、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亲身感受.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趣味又很有用的学科.如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时,老师往往倾向于算式的特点.但是这种做法显得过于急功近利,缺乏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学生对算理的领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像计算“135-98”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购物情境,妈妈带了135元为你买双运动鞋,每双运动鞋98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钱?以生活中的购物情形为切入口,同学们很感兴趣,想出了很多种办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先付100元,再用35元加上找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135-100+2=37”的算式.

联系生活实际,以事理喻算理,寓教学于生活,这不仅仅能给学生获得知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考虑数学问题.

三、创设模拟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各类信息的综合体现.我们可以以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可亲可近,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地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并由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应用单价、数量、总价、打折等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外练习.如学校组织师生参观博览会.学生720人,教职工26人,学生票每张4元,成人票每张8元,优惠规定学生团体票每张打8折,成人满30或以上每张打8折.如果从我们高年级同学中选派两人为学校购票,怎样购票最省钱?学生对这次活动兴趣十足,纷纷提出自己的购票想法.汇总后尽管只有部分同学对课题理解透彻,得数完全正确,但通过这次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模拟性实践活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了数学与生活的现实画面.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想象丰富,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增强了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