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的规划探索——以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庄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的规划探索——以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庄规划为例

蒋振文1赵毓2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邑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舟山市316000

摘要:规划挖掘干施岙村庄现状资源,从村庄产业引导、建设用地布局、村庄风貌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等方面等方面,遵循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居住和旅游相结合、文化和物质相结合、观光和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全景普陀的特色景中村,实现干施岙村可持续发展,探讨了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普陀区;村庄规划;转型发展

1项目概况和特点

1.1村庄基本情况

本次规划范围为展茅街道沙井社区干施岙村,含李家、乐家、乌石坑、长湾4个自然点组成的经济合作社。干施岙村东临疏港公路,离东港有6.5公里,离沈家门中心8公里,离新城中心8.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干施岙村庄整体被山体和园地包围,山林茂密,是整个本岛风景资源最好的地段之一。整个村域面积1.77平方公里,总人口762人,村民以从事五匠建筑和种养殖为主。全村依山而建,无任何工业设施,植被保存完好,绿化率达到85%,环境优美,是一个全生态农业村。村落整体建筑组群居于山凹之中,位于自然过渡的缓和地带;建筑组群依山就势,层叠而上,顺应山体特征,形成与山体关系和谐的错落有致整体格局,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2村庄文化与资源禀赋

五匠文化:以“五匠馆”为载体,展现五匠等百作手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闪耀的智慧光芒。馆内除了通过多种载体展现的五匠文化之外,还开辟了专门区域供游人亲身操作,让游人在体验五匠工作的同时感受到更浓厚的五匠文化。

孝德文化:干施岙村村民乡风淳朴,手工艺人世代流传下来“尊师爱徒”的优良传统,并衍化成为“孝德”文明,至今仍然保持着以邻里和睦、孝敬老人为荣的传统。在干施岙村,“二十四孝”故事宣传牌遍布村庄的主干道,24块宣传牌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古时经典的孝敬故事,如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晋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等,不仅成为干施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让当地群众时刻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宗教文化:以积善禅寺为载体,经久兴盛的香火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宗教文化。

非物质文化:村内为弘扬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在立夏、重阳和中国的春节都会举办一系列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活动。

1.3现状SWOT总结

规划对村庄现状与发展进行SWOT分析,在明确了村庄在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外,也指出了村庄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脱离,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单一、缺乏带动效应;以及旅游人群季节性、周期性明显,且对象范围狭窄,人少时资源闲置,人多时超负荷使用的劣势条件。

干施岙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乡村游、休闲游、周末游成为一种趋势,而干施岙在交通、资源等条件上拥有成为短期出游的基础。但是要想发展好,必须解决好两方面带来的挑战:(1)周边及海岛渔村快速发展,干施岙必须与其它特色村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2)能否处理好村庄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是村庄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规划技术路线

2.1分析现状、优劣研判

通过对普陀区干施岙村庄现状人口、经济、用地、道路交通、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及资源禀赋等调查分析,总结出村庄发展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发展机遇与挑战。

2.2借鉴案例,明确定位

规划借鉴杭州周边杨梅岭村、梅家坞村、婺源村庄等“景中村”文化景观整治案例,明确整体风貌、自然本底和生态景观是村庄发展的核心价值;产业升级,宜居宜业宜游是村庄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康可持续是村庄发展的终极目标。

2.3区域协调,错位发展

舟山本岛目前有青青世界、茶人谷、南洞太阳谷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休闲农庄,各具特色。本次规划区必须与其它特色村庄错位发展,并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利用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条件,发挥创意,丰富功能,发展成为城市人与自然融合、恢复身心的庇护所。

2.4全面梳理,统筹建设

规划严格保护现有整体风貌特色,遵循村庄肌理,全面梳理村庄建设用地、道路交通、景观框架、公共设施等各个方面,统筹建设,打造干施岙山水田园交融的景中村。

2.5整体引导,分类整治

规划首先从村落环境格局、建筑聚落排列和建筑风貌特征三个方面提取村庄整体风貌特质,结合不同功能区块所展现的不同风貌特征,将村庄划分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并对不同的区域提出风貌整治意向及要求。另外,对建筑群落的整治上,分析现状建筑的高度、年代、质量与风貌,提取传统农村建筑风貌元素,将现状建筑划分为保留类建筑、整治类建筑、改造类建筑和拆除类建筑四大类整治模式,明确各类整治内容、对象及整治意向。另外,对新建建筑提出建设指引,确保整体风貌得以延续。

图1

2.6行动规划,确保实施

规划明确村庄分期行动目标,提出近期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改造为主,达到初步开放的水平;中期完善建设村庄旅游功能项目,达到全面开放的水平;远期以发展性保护为主,达到宜居、宜业、宜游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重点梳理了近期建设内容,同时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障、加强服务指导、加强建设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建议,确保规划顺利进行,达到村庄发展预期。

3规划目标与策略

3.1规划定位

规划区以淳朴乡村风貌和优美自然环境为基础,融合乡村居住、文化展示与旅游休闲为一体,促进干施岙村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次规划干施岙总体定位为:

以传统乡村文化与海岛村庄格局为依托,以乡村风貌展示与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园林式生态村庄,成为展茅海岛乡村游核心板块的重要内容,全景普陀的特色精品景中村。(图1)

3.2规划目标

强化原生态村落格局的保护与控制,实现现有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提升,促使干施岙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社区。

3.3规划策略

3.3.1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构建宜居精品社区。

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绿地建设等措施,促进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构建干施岙宜居精品社区。

3.3.2居住和旅游相结合,促进村庄产业升级。

以民俗文化、山水田园为主题,延伸产业链,促进山地居住和旅游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

3.3.3文化和物质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依托文化物质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和物质相结合,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3.3.4观光和体验相结合,创造良好旅游品牌。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旅游服务管理,提高村庄旅游水平,重点发展礼佛养心、田园观光、文化展示、生态休闲、农耕体验、农家食宿、亲子活动等精品旅游项目,突出观光与体验相结合,成为展茅街道海岛乡村游核心板块重要内容,努力打造普陀北部乡村休闲度假基地,精心打造干施岙乃至展茅街道旅游名片。

4规划主要内容

4.1村庄建设规划

经规划布局,干施岙整体村庄与山水田园相互交融,景中有村、村中有景,成为一体。

规划严格保护山、水、园、林等重要自然景观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是对村庄生态本底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护。

干施岙村整体朝东,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有两处集中居住点。规划保留这两处村民集中建设点,并在遵循现状建筑肌理的基础上适量新建村民建房,保护整体村落格局。另外,规划依托现状村商业、村办公、文化礼堂、卫生站、五匠展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并向中部延伸,设置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结合生活服务和旅游服务于一体,形成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将生活便民服务点和旅游服务点相结合,融合生活服务和旅游服务为一体。

规划保留村中重要水系,并保护村庄整体格局,强化建筑群落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景观通廊。通过景观通廊隔离,形成北、中、南三个区域。北部融合宗教建筑、住房建筑群和农林用地,打造农耕体验区,融合农业生产和旅游体验为一体。依托中部丰富的水体资源,整合周边田园,建设步行栈道系统,形成村庄重要的开放空间。在村庄内部设置生态公园,并与中部集中居住区形成湿地村庄的风貌意向,融合生活居住和旅游观光为一体。规划延伸中部开放空间,并与东部水体休闲区域相衔接,可开展丰富的水上活动,形成旅游休闲的活力区。南部少量住房建筑,结合现状农艺活动区、樟树林休闲区,可适当发展绿色餐饮、民家住宿等功能,打造健康休闲区,融合生活居住与旅游体验为一体。

4.2功能结构规划

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一轴二廊十二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心:指的是服务于村庄生活与旅游的综合服务中心,融合生活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位于村庄中心位置。包括村办公、卫生站、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

一轴:指的是由北到南贯穿整个乡村和联系各个功能区的由步行系统形成的功能联系轴;

二廊:指的是由西到东由生态水体和田园连接开放空间而成的水文化通廊和田园文化通廊;

十二组团:包括两个原生居住区、一个佛文化展示区、一个孝文化展示区、一个农耕体验区、一个田园观光区、一个山地运动区、一个生态休闲区、一个湿地休闲区、一个农家体验区、一个樟树林休闲区和一个入口服务区。多功能区相互融合,整体功能多元、类型丰富。

5规划创新与特色

5.1区域协调与错位发展的发展路径

随着国内外村庄旅游和创意农业的发展,总体呈现由自然观光向健身游乐、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发展。舟山本岛目前有青青世界、茶人谷、南洞太阳谷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休闲农庄,各具特色。所以本次规划过程中,除了发挥自身特质,挖掘乡村内涵外,特别注重区域融合及与周边现有特色村落的错位发展。

规划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利用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条件,发挥创意,丰富功能,提升村落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村落环境,发展成为城市人与自然融合、恢复身心的庇护所。

另一方面,规划与展茅及周边旅游资源形成联动,在错位发展中提升旅游体验内容及内涵,增强区域整体旅游效应,提升区域影响力。干施岙应结合现有的局部零散的休闲体验式资源,最主要加强集中设置旅游服务设施,集文化、餐饮、住宿、交易等功能,辐射整片区域,打造普陀中北部旅游门户。同时,依托绿道,将干施岙村绿道网纳入全市绿道网系统,可与周边生态景观区、中心城区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

5.2村庄风貌特色的提炼与保护

规划从村落环境格局、建筑聚落排列和建筑风貌特征三方面,梳理干施岙村庄风貌特色,从村庄风貌整治与控制、住房建筑整治、新建住房引导和景观环境整治四方面着手进行保护约控制。

在村庄整体风貌控制上,规划结合不同功能区块所展现的不同风貌特征,对村庄分区分级的不同控制措施。规划将五匠馆及周边地区、积善禅寺及周边地区、孝文化展示区和村庄入口区域,划为重点控制区,对建筑高度、形式、色彩等进行重点控制;一般控制区是村庄建筑群落风貌展示的区域,以建筑控制为主,结合坡地建设,见缝插针,不破坏村落格局,高度控制3层以内,色彩与形式与整体村庄风貌相协调;环境协调区是村庄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的重要功能区域,也村庄整体方面特色保护与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意向上展现山水田园整体融合的湿地景观、山林与村落相互掩映的自然风貌。

建筑群落控制上,从建筑墙面色彩、屋顶色彩、村庄天际线上进行控制和引导。

住房建筑整治方面,规划通过提取现状建筑白墙、灰瓦、坡顶、石底、中式围墙、木格窗、外廊等建筑特质,再对现状建筑进行高度、年代、质量、风貌等综合分析,提出保留、整治、改造和拆除等分类措施,并明确各类措施的目标与内容。同时,规划对新建住房建筑提出设计指引。

景观环境整治方面,规划分析现状景观环境现状问题,依据地域化与乡土化、公众参与与生活化和生态与可持续原则,进行分区改造的指引。

5.3村庄公共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相结合的

根据干施岙村的规划定位与目标,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不仅考虑满足村民的使用需求,同时结合旅游项目布置及游客使用的需要,两者相互结合,分级设置。

规划尽量保留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对少部分公共设施进行扩建和功能完善,并对游客开放使用。规划保留村办公、卫生站、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五匠展示馆和积善禅寺,形成未来干施岙村公共活动中心,并新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商业服务、旅游服务、旅游商品销售、旅游宣传展示等功能。另外,规划结合村庄便民服务点及场地设置旅游服务点,提供非机动停车点、自行车租赁点、旅游标识、商业服务等功能,服务半径150-250米,形成覆盖整个村庄的旅游服务设施网络。

5.4景区规划的手法与控制

规划在以发展村庄旅游产业的目标下,以景村融合的指导思想,提出干施岙村庄的旅游定位,并进行村庄旅游容量测算,确定干施岙瞬时游客控制容量为2500人,配置停车位数量为180量。同时,规划还进行了旅游功能片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路线旅游体验目的布局。

6实施情况说明

迄今,普陀区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积极启动干施岙村庄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住房整治、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水上乐园、农艺游乐园等项目建设,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提升了村庄的活力与人气。目前,干施岙村上榜了首批“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并于2017年12月17日,干施岙村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