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胃溃疡;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再生黏膜组织;影响
碳酸铝镁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剂,可以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加速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胃溃疡基础上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可加速修复速度[1]。本研究分析了胃溃疡中采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再生黏膜组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88例2017.5至2018.11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2岁-78岁,平均46.25±2.89岁。男25例、女19例。病程1年-11年,平均(5.21±0.22)年。其中胃体部有13例,胃窦部溃疡19例,胃角部溃疡12例。保护黏膜组年龄21岁-78岁,平均46.91±2.82岁。男25例、女19例。病程1年-11年,平均(5.35±0.27)年。其中胃体部有13例,胃窦部溃疡18例,胃角部溃疡13例。对照组、保护黏膜组基本资料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每次20mg,服用两次,治疗8周。
保护黏膜组则采取艾司奥美拉唑加上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铝碳酸镁,每次1000mg,每天三次,治疗8周。
1.3指标
比较对照组、保护黏膜组效果;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SOD以及MDA;副作用。
显效:症状积分、SOD以及MDA正常,溃疡愈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积分、SOD以及MDA改善50%以上,溃疡基本愈合;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效果=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版本进行x2、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保护黏膜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表1对照组、保护黏膜组效果比较[例数(%)]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414161430(68.18)保护黏膜组44365341(93.18)X28.656P0.002
2.2症状积分、SOD以及MDA治疗前对照组、保护黏膜组症状积分、SOD以及MDA相近,P>0.05;治疗后保护黏膜组症状积分、SOD以及MDA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表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SOD以及MDA比较(`x±s)
组别例数时期症状积分(分)SOD(U/L)MDA(μmol/L)保护黏膜组44治疗前3.13±1.2251.13±6.217.25±2.28治疗后1.52±0.12112.56±13.213.19±0.15对照组44治疗前3.15±1.2551.12±6.247.23±2.21治疗后2.23±0.45101.24±6.265.21±0.68
2.3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保护黏膜组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更好,P<0.05,见表3.
表3对照组、保护黏膜组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比较(x±s,d)
组别例数胃体溃疡愈合时间胃窦溃疡愈合时间胃角溃疡愈合时间对照组4414.44±2.1313.44±2.2514.63±1.52保护黏膜组448.11±1.2210.11±1.4211.13±0.24t6.8246.8416.055P0.0000.0000.000
2.4副作用保护黏膜组副作用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4.
表4对照组、保护黏膜组副作用比较[例数(%)]
组别例数腹胀腹泻消化道细菌感染消化不良发生率对照组4411114(9.09)保护黏膜组4411114(9.09)X20.000P1.000
3讨论临床上,胃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机制与不合理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铝碳酸镁联合埃索美拉唑比单独使用埃美拉唑更有效,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可行有效,促进患者溃疡面早期恢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联合治疗后粘膜愈合质量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有助于提高患者再生黏膜和伤口愈合速度,促使上皮重塑和肉芽再生,安全性高,复发率低[3-4]。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黏膜组效果、胃体溃疡、胃窦溃疡和胃角溃疡愈合时间、症状积分、SOD以及MDA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保护黏膜组副作用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总之,艾司奥美拉唑加上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的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高东,邵喜风.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对胃溃疡患者再生黏膜组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0):1209-1211.
[2]曹智强.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1-2.
[3]李晓芳.应用铝碳酸镁、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提高黏膜愈合质量[J].北方药学,2018,15(10):56-57.
[4]丁维岭.铝碳酸镁、艾司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联合治疗对胃溃疡黏膜中VEGF、COX-2、EGF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