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田莉红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探析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透置管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总结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并对术后感染及拔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7例,其中4例因感染而拔管,3例管内感染患者经有效医治后无需拔管。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后,易出现感染问题,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策略及时防范感染的发生,才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预防与护理

血液透析是医治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其通过排出患者机体内部的有害物质、多余电解质以及代谢废物,以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深静脉置管是确保血液透析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但因置管与大静脉管腔相似度较高,因而容易导致回血积聚在管道内。这为病原菌的繁衍创造条件,从而易导致血源性感染的发生,大大增加临床医治难度。为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在我院施行血透置管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透置管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6-77岁,平均年龄为(45.3±2.6)岁;留置时间4-125d,平均时间(57.32±6.47)d。多囊肾2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不明病因患者4例。颈内静脉置管者34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23例;股静脉置管者12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8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者16例。

1.2纳入标准

①所选对象均无其他肝、脏等重大器官病症;②均未发生过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痴呆;③均无血透禁忌证,并能够接受血液透析医治;④不存在自身免疫性相关病症以及溶凝血功能受限;⑤实施透析医治前7d,均没有服用过抗生素;⑥均熟知本次开展的研究工作,并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血液透析:采用4008S容量控制性透机,常规使用碳酸氢盐进行透析;每次透析2-3h,每3日透析1次;透析液以500mL/min的速度前进,血流量150-200mL/min;肝素使用量视患者情况适当增减。

置管方法: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材料使用美国Arrow的深静脉双腔导管[1]。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操作,并置患者平卧位;待临床麻醉效果起效后,充分显露手术部位,并行消毒处理;执行试穿操作,待出现暗红色回血后,行皮肤切口;穿刺针以35度左右进针,维持轻度负压;待再现暗红色回血后,将穿刺针固定;送入导丝,顺着导丝将扩张导管置入;待导管送至双向管后,行缝针处理以使导管固定与皮肤上。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行深静脉置管术。其中有3例留管时长超过4个月,占4.84%;4例因感染而拔管,占6.45%;3例出现管内感染,占4.84%;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占1.61%,留管时长15d;1例因患者行为不慎致使导管拉出而脱落,占1.61%,留管时长25d。其余的50例病人留管时长至少35d,且均于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才行拔管操作。

3.讨论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显著优势是对患者血管造成伤害小,并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2]。其可作为急性中毒、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以及紧急透析患者的临时血管通路,其在为临床争取救治时间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此外,对于需进行长期透析的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对多次造瘘无效、无法实施腹膜透析,以及不能采取动静脉穿刺的患者,通过使用深静脉留置导管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可靠且稳定的血管通路,从而确保临床透析顺利实施。为使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必要就置管后感染进行积极性预防与护理。

深静脉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其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密切相关。为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应确保插管、拔管均在无菌条件下实施。透析实施前后需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常规采用0.5%的碘伏消毒。对于已经消毒好的皮肤,需使用无菌敷料进行污染预防工作。针对2次透析时间相距较长的患者,需每3d更换1次敷料,并行消毒处理。此外,还须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清理,确保无污染。常规检查时,若发现敷料存在受污染迹象,需立即更换,以免污染范围扩大。定期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观察,若患者的皮肤出现肿胀、泛红或者渗液等情况,需进一步探查患者有无局部压痛感,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常将感染根据感染位置差异,分成管内感染、通道感染以及切口感染。为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需加强创口消毒以及换药处理,给予患者碘伏效果较好。为使通道感染以及管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需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取管内血细菌进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给予患者静脉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在每次透析完成时,采用抗生素进行封管处理;根据药敏结果,适当调整患者的抗生素用药,以免产生病菌耐药性;若向患者实施抗生素14d后,对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有必要将导管拔除。由于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可能会存在血管病变、内膜纤维增生、动脉壁中层钙化以及血管呈粥样硬化等现象,易导致患者的血管弹性差、管腔狭窄,以及动静脉的瘘血管不仅滑脆还易发生栓塞等,从而致使临床护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穿刺时应当采用纽扣法,并且轮流更换穿刺的部位,以交替的方式实施。禁忌顶点穿刺,确保整个瘘管穿刺均衡,及时防止血管狭窄与动脉瘤的形成。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以避免发生感染或形成血肿。此外,需注意动静脉内瘘管的启用时间,应适当的延缓使用,待静脉得以充分扩展后使用为宜。如果存在需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需确保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执行的。待透析治疗完成后,需使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执行封管操作,以避免导管发生感染或者出现堵塞。

本次研究,本组因发生感染而拔管4例,均是经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操作的病人。这是由于导管穿刺位置遭受污染的概率较高,从而易导致感染的发生,使患者的下肢活动受限。但临床上通过实施全身抗感染措施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体温有所缓解。3例发生管内感染的患者,通过不间断应用抗菌素进行封管处理3-5次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无需行拔管操作。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策略及时防范病情恶化,才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黄志霞,李桂珍,钟慧.两种封管方法对血透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4):74-76.

[2]殷新友.血透患者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