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边海防学院军事共同教研室,陕西西安710108)
摘要:官兵身体素质的提高影响着军事体技能的成绩和官兵战斗力的生成,是诸多因素里面最基础、最有效、最直接的因素。身体素质训练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文结合军事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与身体素质训练的特点,对官兵机体受训的特点所引发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军事体育;身体素质训练;受训者
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的手段不断运用,有很多人认为官兵练体能显得不那么重要,这样的想法和言论显然是错误的,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身体素质训练是军事体育训练的重中之重,许多技能都需要身体素质做基础。相比较当今国际形势,官兵的身体素质训练应该更加全面,更加要激发受训者的潜能,使之与信息化战场背景相适应。且在军事体育训练中,身体素质训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为科学施训提供理论支持。
一、军事体育中身体素质训练的结构变化
(一)提高军事技、战术水平,夯实军事基础
1.身体稳定性
从遗传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人体先天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日常的生活、训练中表现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体质,体质包含体能、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等因素,后期的提高体能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使个体的体质变好。因此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帮助受训者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2.动作的固化性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种分化、泛化、固化、自动化的过程。军事体育训练中通过对受训者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几个方面的锻炼,会帮助受训者在学习复杂的军事技能时打好基础。比如,400米障碍训练,需要各种攀爬技能、速度、耐力的结合,此时如果个体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在应对复杂的技能训练时,动作的固化效果更加明显。
3.发展的全面性
身体各项素质的提高,有着先后和快慢的阶段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哪项素质会成为训练的短板,反之,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随着国际形式的不断演变,对军人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单单只有耐力为主角,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态势。例如,战场搬运伤员、徒步行军、应用射击等等。
4.训练的转移性
所谓转移性,是指在对某一素质进行训练的同时,会对其他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实际的军事体育训练中,没有哪一项军事技能或是军事体能是单独存在的,或者说只需要一项身体素质就可以完成的项目。例如战术中的匍匐前进、战现场自救互救、定向越野、射击等等军事项目,无不需要力量、速度两种以上的综合素质完美结合才能快捷、协调、准确的表现出来。身体素质训练的转移性机理有如下依据:(1)有机体的整体性;(2)动作结构的相似性;(3)能量来源的同一性。
(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1.身体的异化性
身体素质训练在军事体育中的作用是促进军人训练成绩的提高,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体育训练,身体的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提升,心率降低了,成绩提高了。训练中出现的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也是身体在适应训练的一个变化过程。因此身体素质训练要遵循科学的训练原理与规律,选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中长跑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力量训练有丘陵地跑、连续跳跃练习等方法。
2.思想的成熟性
随着身体素质训练的不断提高,受训者的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跑的更快了,跳的更远了,身体力量更强了,意志品质更加坚定了,这都是在不断的参与身体素质训练多带来的效应。同时军事体育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高强度、高对抗,需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这有助于培养军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
二、身体素质训练的调控与恢复
(一)训练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合理安排
训练负荷的一个基本单元,即持续进行的一次练习的训练负荷,由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所构成。负荷强度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量则是指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度。
1.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要确立适宜的负荷增长目标。在针对速度类、力量类的训练内容时,不可盲目的追求最大的训练强度,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成效,但是单纯依靠训练负荷的不断加大,必然地会伴随者巨大的风险,使受训者心理、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运动训练负荷应循序渐进地增长
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波浪式增长。外部的训练负荷加之于人体持续一定时间时,人体在短时间内所能够动员的能源消耗到一定程度,疲劳积累到其承受能力的极限,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便实施保护性抑制程序,向运动器官发出指令性信号,命令各器官停止工作,拒绝继续承受外加训练负荷。而经过休息和调整,当受训者机能状态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再次承受训练负荷。
3.把握发展不同竞技能力训练负荷的不同特点,对训练负荷进行科学监控
发展运动员体能时,练习的主要效果体现在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上的变化,所以多采用同一练习多次重复进行。及时把握训练的疲劳程度。例如,训练方法上的变化,间歇训练法,时间的长短,动作完成的程度都会有呈现出不同强度。
(二)疲劳程度的监控方法
主观感觉的测试,精神状态、不良感觉、睡眠、排汗量、食欲等角度进行测试,如发现都处于较差的情况,则需要引起重视。生理上的测量方式有肌力、肌肉硬度、下肢围度、心率、血压体位反射、反应时、膝跳反射阈等相关指标,一般用的最为便捷的手段则是心率,通过监测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率情况来有效的调控训练内容。例如,可以先测试受训者的晨脉(清晨起床,无大运动量,测试的一分钟脉搏跳动),从晨脉比平常增加5到10次,我们可以判定训练过量的现象。也可以通过记录训练日志的方式来跟踪受训者的训练情况,合理的调控训练方法和手段。
(三)恢复手段的及时跟进
恢复是指训练后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机体能力还原或超过训练前的状态。身体素质训练中,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给予机体一定的刺激,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疲劳.如果这种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消除而形成过度疲劳,不仅对训练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受训者的身体健康。训练中常常会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成绩,没有恢复训练成绩也会停滞不前。训练过程中的恢复只是一种部分恢复或不完全恢复,而充分的和完全的恢复是在训练结束以后通过相应的途径才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军事体育训练中还有很多训练问题需要讨论,许多的规律值得去探索,例如军事体能向提高战斗力靠拢。许多的理论必须在日常训练中去发现,探索。着眼打赢育人才,切实提高战斗力,扎实提升官兵的身体素质,要成为军事体育训练的首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吴谦.身体素质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夏端阳,孔怡文,杨高金,杨艳.竞技体育中身体素质训练理论问题的讨论[D].江汉大学学报,2006.12
[3]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