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中三阴”之重症流感与中医隔玉灸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直中三阴”之重症流感与中医隔玉灸疗法

余瑾1李莉1张笑娟2

余瑾1李莉1张笑娟2(1广州中医药大学5100062香港中国整脊学院)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078-02

【摘要】本文就目前对人类威胁越来越大的流行性感冒,尤其是重症流感,进行了中医分析。认为基本属于中医之“直中三阴”,由于体质虚弱,或正气不足,以及失治误治导致,主要内因还是人体内阳气不足所致,中医灸法具有良好的温阳通经、疏通气血和的作用,是预防和对治此证地法宝之一。更根据古代与民间流传经验,把灸法与玉石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隔玉灸养生方法,特别有益顾护真气,辅助正气,实践证明本方法具有有助达到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气护生养生境界,对于灸法保健,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关键词】直中三阴流感隔玉灸保健灸法

1重症流行性感冒与直中三阴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对于流感或感冒,中医统称为”外邪入侵”,中医按病症的表徵和身体反应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患者的正气尚且充足,只是表现外感症状,内伤患者的正气虚弱,还表现出内在脏腑的症状。内伤感冒,病入三阴,因三阳病传经入里。这一类患者,由于本体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则表现危重乃至危险的症候,死亡率最高。患者感受外邪后,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入三阴之脏而发病的,中医称为“直中”。

太阴首当其冲,或素体脾虚寒,发病即现太阴证状,直中太阴;或因误治属太阴属寒湿为患的里虚寒证。其主要症状,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治以温里为主,宜理中汤、四逆汤等方。

其次在少阴,中医称少阴伤寒,主要是病在心肾。可因平素少阴肾阳虚,一发病,外邪就可以直渡少阴,或者太阳病治疗不当,损伤心肾阳气,或者太阴病呕吐下利进一步严重,累及肾阳。全身内外失去心肾阳气的温煦等原因造成。由于本体的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外感症状不明显,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分,治疗少阴寒化证宜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为主;治疗少阴热化证则宜滋阴降火,方如黄连阿胶汤。

再次在厥阴,厥阴寒证,由于肝寒内盛,肝血凝滯的缘故,故而见到脉细欲绝、脉不至、无脉、甚至脉绝等,这些都属于厥阴病的肝寒内盛。治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温通血脉;或者用灸法来促使阳气恢复。此谓流感之重度者也。

厥阴、太阴和少阴寒证均为流感之重症,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鉴别之点。三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备寒证的一般症状,如下利、呕吐、脉沉迟或微细等。三者的鉴别之点在于:太阴病是以脾阳虚衰为主的病变,其寒证以腹满时痛为特点;少阴病是以肾阳虚衰为主的病变,其寒证以小便利色白为特点;厥阴病是以肝阳虚衰为主的病变,其寒证以少腹满、筋脉拘急为特点。西医分类属于胃肠炎、肺炎型或中毒性流感等。三者均有体内阳气正气不足的内因,因此辅助阳气的要法,非艾灸之法莫属了。

2艾灸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艾灸是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温和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行气和血、扶正祛邪,以治病保健的方法。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扁鹊心书》言:“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年六十岁,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有“保命之法,灼其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提出:“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些记载均说明了灸法具有独特的预防作,其中神阙穴隔物灸,更是延年的灸法,其中《类经图翼》指出:“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科学证实,足三里、身柱等穴位的灸法能加强自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

3隔玉灸

玉对人体的医疗健身作用很早就补人类所发现。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巨著《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过著述。《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记载,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疗效。中医认为,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玉石按摩人体穴位,刺激经络,疏通脏腑,可蓄元气,养精神,滋阴补阳,改善气血循环。

隔玉灸法,是将艾炷(或药艾炷)放在特制合适有孔玉片上,放置于有关穴位,隔一片真丝巾,点燃,艾火能量逐渐经玉吸收后,再释放出来作用有关穴位,同时艾灸药烟在空气中播散,并通过玉片上的小孔穿透丝巾,与热能一起作用于穴位,产生作用,这种方法是艾、玉和穴位的综合作用,以艾的温通功效,结合玉石特有的蓄能放能特性,以及丝绸的护气功能来实现。隔玉灸是有机结合了温灸和玉疗两种方法特色和疗效的一种方法,是预防与康复疗愈流感的有力法宝之一。常用穴位有神阙、中脘、命门、气海、关元、大椎等,能有效激发、调动和增强机体元气,扶正祛邪、保健延年。对于三阴直中的流感,这些穴位都适用,温通阳气,托邪外出,实践检验也发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附: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某女50岁因外受风寒,而突发感冒,头项疼,恶寒,伴随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经内科治疗,未见好转,遂来就诊。诊脉两手俱伏,细弱,舌淡嫩,苔白,面色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头目眩晕,时有头痛和腹痛。诊断:寒邪直中三阴之太阴,并有向少阴发展的趋势;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行隔玉灸法,神阙、中脘各2壮,治疗过程约40分钟,约20分钟时候,患者已经明显缓解。翌日再行治疗一次,加灸命门穴、大椎穴,缓解大半,第三日,述完全康复,回复正常生活。

分析:本例感冒,属于直中三阴之重症感冒,头项疼,恶寒,为外感风寒之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为寒邪入太阴,脉伏、细弱,四肢逆冷、呕吐清水为中宫虚寒,气机上逆,舌淡嫩、面色恍白见于中阳不足,寒湿不化之象。故治之用温中行气法,神阙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行气祛湿扶阳培元,从而起到扶正驱邪、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灸中脘是对症取穴调理胃疾并加强散中寒之力,刺内关行气宽胸以运化中气。补足三里以扶胃阳。胃气得舒,中阳得畅,诸症皆除。另灸命门壮元阳,大椎提气升阳以御邪外出,阳气得化,卫气乃行,身体康健,全然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