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刘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刘博

刘博

黑龙江省海伦市工程质量监督站黑龙江省海伦市1523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是不同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比较大,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可以说是事故的多发行业。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事故多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这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讨论了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从而更好的做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标;手段

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投资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竞争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在建设项目工程中,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安全必须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和精细化的管理,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杜绝或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减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建筑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建筑行业必须要提升企业的安全文化,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局面。

一、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施工项目增多,很多企业出现人员难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的状况,所以企业在用人方面考核欠缺,很多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的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施工现场的主力军。这些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生产技能不足安全意识欠缺,这导致了施工事故的多发,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一)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包括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一些企业的制度制定出来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能够层层落实到企业的基层。在安全投入方面,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行独立核算,在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保护用品等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只关心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工期等,对施工安全问题,他们认为那只是施工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几乎没有什么安全管理意识。

(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的管理现状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以及人员配备还不完善,甚至有些企业对有关安全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本就不了解,监管执法人员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胜任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在建筑工程领域还存在转包分包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有些分包商较小且资质较低,他们的信誉和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意识较差,在施工中对安全投入的人力和资金都少。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任何有效的管理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的,这是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它能够激励安全管理所有参与者,克服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进而是管理达到科学和有计划。

(一)最终目标是保护每个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发达国家,相关职业安全的法律法规都明确的提出了管理的目标,强调了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早在1970年,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提出:保证每个工人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1974年,英国的劳动法提出:保证职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但是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规定比较模糊,建筑施工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当人身和财产同时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企业很有可能会优先考虑到财产安全,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就失去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

因此,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最终目标是保护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并且,这个目标要明确的反应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

(二)主要任务是事故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

在我国建筑行业,政府要达到保护每个施工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事故发生后对责任人的制裁,对受害人的赔偿以及对事故发生前的事故预防。

事故发生以后对责任人的制裁和赔偿是一种对他们的威慑,通过这种严厉的威慑来促使他们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从而来达到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然而,这两种方法,无论是对受害人还是责任人来说,都只是一种后期补救的措施,事故已经发生了,对施工人员造成的人身安全已经不能再挽救回来了,所以这两种方法对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意义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用第三种方法,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稍不注意,犯下小错误就可导致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所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预防,全面做好事故预防政策,做到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政策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三)直接目标是促使项目承包商采取适当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很多事故的发生时因为管理失误所造成的,对于建筑安全管理而言,现场施工人员是受雇用于承包商的,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是否是制定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因此,建筑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营造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承包商采取适当的制度和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明确一点,建筑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只要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全体成员都应该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来。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安全问题,为了在施工阶段能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建筑安全管理手段

为了达到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建筑行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来完成: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证建筑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法律手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制定建筑相关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对制定的法律制度要做到执行和遵守。

法律手段是否健全的标志,不仅仅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从根本上来说,还要看这些法律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执行和遵守。

(二)文化手段

在建筑安全管理中,企业处理与风险相关的问题时,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就称之为安全文化。从社会基层上看,它是对人生命安全的尊重,对人价值的评价以及对建筑事故的恐惧;从企业层面上看,它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和行为准则等;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它指的是对他人和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感。文化手段属于内在动力,它可以改变建筑企业对安全问题的价值和标准,从而实现完全自愿的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建筑行业的安全状况。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指的是政府根据建筑安全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规律,应用价格、税费等经济杠杆来促进建筑安全目标的达成。它对建筑业中各行为主体属于外在的刺激手段,不可以从根本上来改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性质,但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通过建筑行业市场的内在经济联系,经济手段可以调整建设项目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因此它形成了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保证了安全管理可以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

(四)科技手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到了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依靠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的效率,更有效的控制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不管是安全管理还是安全技术,都需要有科学的系统指导。因此,在建筑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能更有效的推动安全管理的发展。

在建筑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建筑管理企业,这四种手段要综合运用进行管理。各手段之间是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例如安全文化的发展可以使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容易得以遵守,而相应的法律制度又会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安全管理问题也随之存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施工现场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总要组成部分,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总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要采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各种手段。此外,还要求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实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建筑管理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洪娇.基于层次分析的建筑安全管理模糊综合评价[J].建筑安全,2016(01)

[2]田元福.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5)

[3]印杰.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4(02)

[4]姚磊.试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的手段和目标[J].建筑知识,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