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和政县三合学校731200
一、在研究实践中开发和利用教师的自身资源
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时间、场地、物资和设备等条件性资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保证,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与条件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教师在整个教育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是对学校教育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和应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教育目标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在开发教师自身资源上,要始终坚持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思路,使教学改革工作课题化,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完善学校教师管理机制,通过培训提高师资力量,充实教育资本,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开发、配置、使用、评价等环节,它既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充分和合理使用,又是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发展,是学校高层管理者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发展和充分利用教职员工的士气和创造力,以提高教育、教学和经营管理效率、效果和利益的活动。如何选人、用人和留人,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学校中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发展的有生力量,校长在学校人事安排方面,一定要做到“知人善用”,要善于发现教师群体中不同类型的人才,根据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拔合适的人才。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坚持公正、公平、理解、人道的正确价值观,以激励、智力刺激、个体关怀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做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有机结合。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文凭不等于水平,身份不等于资格,经历不等于能力,好人不等于能人”的用人思想,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帮、带的作用,激励和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再次,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合理调控人员,坚持“人尽其才,以能定级,按劳分配”的原则,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从而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最后,构建教师学习性激励机制,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构建学习性组织,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逐步完善自己。
二、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在资源
学生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只是指所有教育资源最终都要用在学生身上,还因为所有资源能否发挥所期望的效果,最终都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不受经验束缚的思维火花,以及探究本性都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是挖掘教育资源的充满活力的力量。学生既是教学资源又是管理资源,要开发学生潜在的资源,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强势智慧,教师的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们把它挖掘出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自身发展的水平。其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支持。每一个学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不均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给他们指明方向,从不同的方面为他们提供发展动力。再次,要学会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少先队、广播站、班委等多种组织和形式,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生力军。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参与管理的学生身上了解掌握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从而加以弥补和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学校教学资源平台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网络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是学生成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冲破时空的界限,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知和认知材料及相关信息,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进行更广泛更及时的交流,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搞好校园文化,优化环境资源
校园文化是富有感染力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既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又是学生发展的主体要求。近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都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搞了一些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切教育资源,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办出学校特色。学校的活动照片、师生的书画作品、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优秀习作等可以办成文化学习橱窗,这不仅能激发师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还能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资源。在加强校内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与美化,做好校园文化向校外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内外结合的良好环境。
五、整合社区资源,做好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影响学校教学效果的除了学校和家庭因素外,还有社区因素。社区是学生生活、劳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灵活、最具体、最富有潜力的资源。对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开放而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新课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教育创新走向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学校教育回归社会化必经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有助于知识最终形成学生的个体的经验,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而且还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使社区成为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