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3

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护理

刘艳芳李秀妍王艳艳陈潇高国芝

刘艳芳李秀妍王艳艳陈潇高国芝(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49-02

【摘要】目的讨论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眼压变化,及时、准确按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应当避免使用缩瞳剂和肾上腺素激活剂,因为缩瞳剂能增加急性期眼内炎症反应。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机械性眼外伤护理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的侵蚀,造成眼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的损害。眼外伤按致伤原因可分为机械性眼外伤和非机械性眼外伤,机械性包括眼钝挫伤,穿通伤和异物伤等;非机械性有眼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下面将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护理评估

1.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包括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时的环境、致伤物的特性;了解既往眼病史、既往全身病史、过敏史、受伤后处理史,有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

1.2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视力、全身状况,对治疗及护理的要求。

1.3患者心理状态,经济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1.4及时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1.5外伤患儿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麻痹禁忌证。

1.6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

1.7患者及家属是否得到相关眼外伤疾病的健康指导。

1.8了解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方式、手术名称和手术情况等。

1.9有无术后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大多数眼外伤瞬间发生,组织破坏严重,且常因并发症和后遗症而造成更大的危害,从而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郁等。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目前的现实,对身心健康的恢复极为不利。护士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的态度,情绪是否正常,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耐心解答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焦虑。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护理操作轻柔、稳妥、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2角膜异物剔除护理

2.2.1按浅层角膜异物剔除法剔除异物。

2.2.2对深层角膜异物,应判断清楚异物的性质、位置、深浅、大小、颜色、形状后再作异物取出,如为极小碎玻璃、火药等可以不取;金属等异物由于位置不同,取出方法也不同。如异物部分外露时,可拨开异物外露部分的周围组织,异物稍松动后,用镊子夹出或用磁铁吸出。如果全陷入角膜实质深层或一端进入前房者,多需住院按内眼手术处理。

2.3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外伤性前房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眼病,多为钝性暴力冲击致虹膜睫状体血管破裂,血管渗透性增加或巩膜静脉窦破裂,血液渗透至前房引起。或因锐器穿破眼球,直接损伤血管所致。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对预防继发性出血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2.3.1体位: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降低眶内静脉压,减轻颈部及眼部充血,并使积血下沉积于前房下方,有利于出血的吸收,便于观察前房积血量的变化,还可避免积血在瞳孔区形成机化膜或引起虹膜后粘连。防血块阻塞上部房角,影响视力。双眼绷带包扎,安静休息,限制眼球转动。在出血停止2~3天后,鼓励患者下床适度活动,如散步,舒展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积血吸收。

2.3.2稳定患者情绪:患者受伤后易焦虑、烦躁、激动、而这种情绪激动极易引起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3.3病情观察:前房积血对视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但若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及眼后段损伤则将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损害。根据积血液面的情况及陈旧积血和新鲜出血的颜色不同,可判断是否再出血。小量的前房积血,角膜透明度降低,呈暗红色,虹膜上附有血丝;大量的前房积血,虹膜及瞳孔均看不清,形成积血液面;严重出血时前房充满积血,全呈红色;陈旧的前房出血则呈暗红色,甚至黑色。由于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阻塞小梁网或直接损伤房水排出通道,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眼压升高。密切观察眼压变化,及时、准确按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应当避免使用缩瞳剂和肾上腺素激活剂,因为缩瞳剂能增加急性期眼内炎症反应。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由于眼球穿通伤或眼球挫伤合并有伤口导致眼内容物外流,或合并有视网膜脱离,患者可出现低眼压情况。大量前房出血,凝血块长期存在,眼压升高和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不良者易发生角膜血染,角膜血染是由于红细胞降解产物和含铁血黄素进入角膜细胞。如果出现了角膜血染,应该协助医生进行前房穿刺冲洗,消除积血。

2.3.4按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糖皮质激素。

2.3.5做好健康教育:饮食宜清淡、细软、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眼球受压和碰撞。

参考文献

[1]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57-658.

[2]任重主编.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肺栓塞患者的用药护理与健康教育

时永波贾晓辉范淑艳何玉玲隋洪波(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50-02

【摘要】目的讨论肺栓塞患者的用药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预防肺栓塞的药物方法包括低分子肝素(LMWHS)、低剂量肝素(LDUH)、华法林等,物理方法包括序贯加压袜(GCS)和间歇充气压缩泵(IPC)等。

【关键词】肺栓塞用药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而肺血栓栓塞症为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本文中所称PE即指肺血栓栓塞症(FFE)。下面将肺栓塞患者的用药护理与健康教育汇报如下。

1用药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病例,即出现因栓塞所致休克和(或)低血压的病例;对于次大面积肺栓塞,即血压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运动功能减退的病例,若无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能预防血栓的形成,但不能直接溶解已经存在的血栓,使用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1.1抗凝治疗的适应证

不伴有肺动脉高压及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急性PTE和非近端肢体DVT,对于临床或实验室高度疑诊PTE而尚未确诊者或已经确诊DVT但尚未治疗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均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下一步的确诊检查。对于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确诊急性PTE和DVT患者,可停用抗凝药更改溶栓治疗,但在溶栓治疗后仍需序贯抗凝治疗,以巩固加强溶栓效果,避免栓塞复发。

1.2PTE抗凝治疗方案

1.2.1开始时静脉泵入普通肝素,然后过渡到口服华法林。

1.2.2开始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过渡到口服华法林。

1.2.3整个疗程一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1.3抗凝治疗中的监测

1.3.1监测部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APTT):在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时要注意部分活化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监测,正常参考值为30~45秒,当受检者的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因APTT对肝素抑制凝血酶Xa和Ⅸa的作用较敏感,故常作为肝素抗凝治疗时的监测指标。

1.3.2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延长,现临床多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评估口服抗凝药用量最好的表达方式,理想的INR维持在2.0~3.0。

1.4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时,应告知患者遵循每天固定同一时间服药的原则,未经医生许可不应自行停药。如有漏服应及时补上,但不应为弥补而服用两倍药量。

1.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由于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可在注射部位出现小血肿及坚硬的小结。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有其特殊要求,有别于常规皮下注射操作。其注射要点如下:

1.5.1注射部位为脐部周围,距脐左右5cm,除外脐周1cm,每针上下相距2cm,左右交替注射。如果注射的次数多,选择以脐为界,位置在横向距脐左右各10cm,纵向距脐5cm,除外脐周lcm,每针上下仍相距2cm,左右交替注射,禁止在任何有损伤的部位注射。

1.5.2轻轻捏起皮肤,形成皱褶,并保持到注射完毕再放松皮肤,小心操作。

1.5.3垂直进针,缓慢注射完毕。

1.5.4注射完毕,不用棉签压迫注射部位,特别是不能增加外力压迫,如果注射部位有药液溢出时,将棉签轻轻停留在注射部位5~10秒,即可停止渗液。

1.6抗凝治疗并发症的监测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是PTE抗凝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严重出血的发生。所以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各部位的出血并及时处理。华法林过量可导致机体任何部位出血,局部组织器官如皮肤、泌尿系统、溃疡病变等出血多见。出血的风险与INR的延长有关。普通肝素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监测血小板的变化,但对大多数病人来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无需常规监测,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常见。

2健康宣教

预防肺栓塞的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方法和物理方法两种。药物方法包括低分子肝素(LMWHS)、低剂量肝素(LDUH)、华法林等。物理方法包括序贯加压袜(GCS)和间歇充气压缩泵(IPC)等。药物预防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方法是护士在预防肺栓塞中能做到的。首先护士要了解肺栓塞有哪些易患因素,针对易患因素进行预防。例如经济舱综合征的预防,在长途旅行时应衣着宽松,身心放松。经常做腿部及全身活动,如有可能每隔一小时起来走动走动。避免吸烟(引起缺氧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应多饮水,保持湿度,防止脱水,但避免饮用酒精性或咖啡因饮料及碳酸饮料(因其使胃肠道扩张,膈肌向下活动,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使用分级弹力袜、间歇充气压缩泵等机械方法,也能够增加下肢血流、减少血液淤滞,有研究显示,机械方法能够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其主要优势在于无出血危险,可作为抗凝剂预防肺栓塞的辅助方法。以上这些预防肺栓塞的方法安全、有效、容易使用、便宜、监测简单,病人、护士和医生都可接受。

参考文献

[1]周美华,倪新海.52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15(4):232.

[2]BonnerL.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9(24):502.

[3]孙国珍,冯婕,刘扣英.肺栓塞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