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分析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在数据分析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程月照

程月照广州市黄埔区教师发展中心510700

【摘要】作为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本知识与相关例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追问,启发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学习分析比较,感悟数学思想,建构认知系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据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五年级;折线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07-02

前言:数学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与“关键数学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目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解析

1.结合实际问题,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在读图、画图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基于数据做出判断、预测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感受数据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在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提高对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课前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对比、选择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面对这样一节统计概念课,我们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或者说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特点有哪些?第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深切体验折线统计图的这种特点?“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这是许多资料中对“折线统计图”下的定义,也是我们成人耳熟能详的语言。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引领学生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切实领会到作为一种统计方式,折线统计图自身所独有的这些特点呢?经过反复揣摩,我们认识到:所有概念的特点,都要结合实例去领会;要让学生在对实例的研究与比较中,自主探究出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体会到它们的独特意义与价值[2];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与同级概念的对比分析,深刻认识概念自身的特点。因为折线统计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它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对各自的理解,这是辨析概念本质的一条良好渠道。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与实践。

三、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1)对比观察:折线统计图和前面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点”和“线”)①点的作用。组织学生交流得出:各个点表示各个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中是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②线的作用。设问:那点和点之间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我们就可以知道数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③出示问题,讨论交流。()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3]()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小?教师说明:2007~2008年这条线段像一座山一样很斜很陡,线段越长越陡,说明数量变化越大。而其他线段比较平缓,说明数量变化很小。④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⑤设问: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的数量会是多少吗?教师说明:原来我们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还可以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4)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的作用,那你能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认识折线图中点与线

师:点和线是折线统计图的主要组成部分。那这些点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咱们来分享一下吧,先来说点。生1: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生2:点的位置高表示数量多,点的位置低说明数量少。师:(小结)点的位置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多少)师:再来说说线,它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线表示数量的变化。师:(追问)方向不同的线,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表达、教师补充。师: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发现,有的线是上升的,表示数量增加,有的线是向下的,表示数量减少,有的是平的,表示数量不变[4]。(板书:增加、不变、减少)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几条线上,它们都表示数量是增长的,增长最快的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呢?师:除了最长,还给你什么直观感觉?师: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所有表示增长的线放在一起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线如果又长又陡,则增长的最快。又短又缓,则增长的最慢。师:这些线为什么又长又陡?生:因为变化大。师:用来表示下降的线呢?借助跳崖式降温,想象折线统计图中线的样子,感受温度变化大时线的特征。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来整体比划一下这条折线。如果你是旅游管理局的负责人,你想说点什么?生:这几年游客数量整体上涨。师:你看出了这几年游客数量变化的整体趋势。预计一下2017年会有多少人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评价。师: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信息,通过数据蕴涵的信息我们也看到了发展和变化。数据能反映生活中的事情。【评析】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借助手势等肢体语言及课件演示,理解折线统计图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主动读取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通过对下一个年度的游客数量的预测,引发学生对数据中蕴涵信息的思考,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五、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瞧,这是谁啊?老师把他近几年的体检表从他的个人成长记录袋里整理了出来,(课件呈现6张体检表)现在你能把他的身高数据整理在引学单(二)的统计表中,再选择其中一个折线统计图底板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活动。师生交流:(1)你选的是哪个底板?为什么不选择第一个底板?(2)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注意点。(3)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4)如果继续测量王源的身高,这条折线会是怎样的走势?(5)图7中的三个选项哪一个更符合人的身高成长规律呢?师:通常情况下男孩长到22岁[5]、女孩长到20岁就不再长了,身高趋于平稳;老年时由于驼背、骨质疏松等原因还会变矮,所以线就会出现C选项这样稍微下降的趋势。预测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会更加合理。[思考:本环节的练习让学生亲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同时还让学生根据人的身高发展走向进行了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四)感悟价值,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师: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看懂吗?生:只能看出趋势,其他不能确定。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统计图?生:手机月销售量统计图,某同学六次考试成绩统计图,家庭的年收入统计图……师:大家都能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统计图的走势进行分析,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真了不起!现在老师给你三个选项,你能很快说出可能是哪一项吗?咱们进行一次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注意听!A.我国近几年私家车拥有数量情况统计图。B.小红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计图。C.2016年下半年我省雾霾天数统计图。生:选C。师:都认为是C选项吗?那你能用手势表示A、B两个选项的走势吗?师: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可我们的统计还在继续,接下来你希望这条折线会怎样走下去呢?生:向下走。师:真好!享受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思考: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习题设计,让学生根据折线的走势寻找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问题的呈现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结语

整节课扎扎实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发展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练习设计,从扶到放,踏实有效,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获得分析问题、合理预测的能力。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人在课中央”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熊华.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介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3):33-36.

[2]李加汉.充分体验,驱动认知需求——听陈华老师“折线统计图”一课有感[J].小学数学教育,2014(Z2):112+122.

[3]徐婧.“玩好”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J].小学教学参考,2018(32):54-55.

[4]黄春木.统计图表在收集与处理信息中的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11):70-73.

[5]史叶锋.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J].江苏教育研究,2016(1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