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 1

外伤性脾破裂的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张学明孟祥勇张锦凌

张学明孟祥勇张锦凌(辽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124000)

【中图分类号】R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89-01

脾破裂是较常见的腹部闭合性损伤,以往均采用全脾切除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因脾切除后免疫力功能低下,易致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保脾手术逐步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脾部分切除术近年来逐渐在我国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52例脾破裂患者行脾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6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8.2岁。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性脾破裂。出血量500~2500mL,平1500ml。血压60~130/30~70mmHg,平均80/50mmHg,其中27例入院时全身情况欠佳,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

1.2手术

手术方法:全麻下,取左上腹L型切口,吸净腹腔积血,探查脾脏情况及腹部其它脏器损伤,如确定保脾,以纱布垫将肠管向右侧推移,充分显露脾脏,将脾脏向上托起,脾脏下垫一纱布垫,清除脾周围的血块及失活组织,结扎出血点,修补时不用连续缝合,进出针应距创缘远些,缝合时要深及创伤底,结扎时要适当,以裂口对合止血为度。长而深的裂伤可连续绞锁缝合,伤创深或组织缺损较多者,可以带蒂大网膜填塞后缝合,伴有包膜下血肿者,应先清除包膜下积血,再行修补,创面覆盖大网膜。部分脾切除时,需保留30%~50%脾组织,保留脾上半部或脾门部较好,按节段分布切去受损无血运脾组织,结扎或缝合断面出血点;切面覆盖大网膜,脾窝处放引流管一根。

2结果

52例中,1例术后再次出血,经二次手术行全脾切除获愈,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切口均I/甲愈合;住院时间为8~17天,平均11天,8例失访;其余4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经B超、化验等检查无1例脾萎缩及血小板骤升、免疫功能低下情况,脾脏生理功能正常。

3讨论

随着对脾脏解剖生理研究,近年来已明确认识到脾脏具有多种功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但在临床上遇有外伤性脾破裂时,行全脾切除术的仍然不少。解剖研究发现脾与肝相似。可分叶与段,并且有脾动脉分出相应的分支供血[1-2]。脾脏还有一丰富的侧支循环,即来自脾周围韧带中的血管供血[3]。这就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部分切除术提供了条件,而且保留的残脾也不至于发生缺血现象。脾脏是一个有免疫功能的器官,外伤性脾破裂术后保留残脾要恢复完善的免疫功能,但并非所有病例均适合部分脾切除术。我们认为,首先应具有脾正常组织结构;其次,有充分的血供,最好有主干动脉;最后,保留体积至少达到正常原脾的1/3。如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可行部分脾切除术。术前应尽量提前作出明确认断,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尽快控制出血彻底清除血块及脾失活组织,保留脾脏30%以上,确保术后脾脏正常生理功能。大网膜盖脾脏时,覆盖要严密,且不能影响脾脏血液循环,而引起术后脾缺血坏死。在分离脾肾韧带后将脾脏托出切口外,注意保留残脾周围组织及部分脾蒂血管。为确保残脾的存活力,脾切除被膜的界限应距脾变色分界线向正常侧退缩0.5cm。用刀切开脾包膜后,用手指或刀柄钝力分离脾实质,遇血管给予钳夹切断结扎,少量渗血给予电灼或缝扎。楔形创面作U形交锁缝合或8字缝合,结扎线用力要恰到好处,使脾包膜出现皱折即可,否则会切割脾组织。断面用大网膜覆盖并用细丝线固定后,将残脾放回脾窝。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脾脏有多个裂口、脾门附近撕裂而无法行脾修补术或行脾修补术失败且全身情况稳定者。但病理性脾破裂、粉碎性脾破裂,全身情况差伴术中休克、合并多脏器破裂或腹腔严重污染者禁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及电解质。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的量及颜色,如果引流量少,色呈淡红色,术后3d拔管。色鲜红、量大、血压下降、脉搏细数,说明有出血情况,应立即行二次手术,必要时切除脾脏。总之,严重外伤性脾破裂,行脾部分切除术,如术中处理得当,方法正确,其安全性并不比全脾破裂切除术差,且很好的维持了脾的生理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恩多.局部解剖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0-110.

[2]陈维佩.脾脏外科的应用解剖.普外临床,1989,4:261.

[3]陈维佩,韩殿冰.脾脏的血管解剖与保脾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