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院前应急医疗急救人员培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对院前应急医疗急救人员培训的体会

刘健

刘健(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830091)

【摘要】规范院前急救技术管理、统一现场指挥调度是一项重要的培训课题。面临突发灾害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现场,破坏性大、情况复杂,急救环境差,施救者不仅仅需要有急救复苏知识,还需要具备诊治各种灾难损伤的专门学识。

【关键词】院前医疗急救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69-01

通过多年的院前急救工作和近几年的应急培训工作深切体会到规范院前急救技术管理、统一现场指挥调度是一项重要的培训课题。面临如:新疆发生的“7.5”恐怖事件;昆明发生的“301”恐怖事件等,突发灾害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现场,破坏性大、情况复杂,急救环境差,施救者不仅仅需要有急救复苏知识,还需要具备诊治各种灾难损伤的专门学识。保证伤员气道安全和维护生命体征,降低致死致残率,是突发灾害人群救治中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在特殊情况下,还要保证自身安全。因此,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培训,是现场抢救成功的基础。

1、重视院前急救技术培训的科学性和使用性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接受任务的应急性、突发性以及执行任务时的独立性和专业时效性等特点,救治者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确诊、正确处理,是院前急救的精髓标志之一。

因此培训从现场的基本救护到抢救危及生命的脑血管意外、心搏骤停、烧烫伤的现场处理,脊柱固定、除颤和机械通气的气道呼吸管理;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救治、指挥、伤检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预警、应急准备、现场处置以及善后处理评估等全方位进行。

课程设置编排必须与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建设、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相结合。

对四大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传染病、创伤、中毒、生化核的专业培训,由自治区卫生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队伍承担授课。对应急工作中急危重症的现场处理原则、病情评估、预防控制、技术操作等由资深的急救专家授课。

汲取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结核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在培训中不断更新充实新的知识,在技术及服务上树立急救全科医师的理念。

2、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院前急救是从发病到有效救治的“黄金时段”决定大部分伤员的预后情况。实践证明,时间就是生命,一些原有希望救活的病人失去抢救机会,其关键是忽视现场急救的时限性,医护人员必须坚持先“救”后“送”的主要原则,而不是先“送”后“救”,这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理念。

经各网络医院院前急救分站实际调查:

目前现场救治中普遍存在处置能力差,大部分急救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现象。针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如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再灌注、严重心律失常的现场诊断与处理、常见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急性传染病、成批中毒、急诊创伤的救治预案等理论培训。

同时进行严格的急救技术培训:

暗光下细小静脉穿刺技术、各种仪器的使用技术、以及模拟人气管插管、电除颤、美国心脏协会CPR操作规程等。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理论考试占50%,实际操作考试占50%,两项考试合格后方可发院前急救上岗证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并且每年联合组织大规模反劫机、液化气泄漏、各种传染病的防护等演练。

3、提高医护人员对培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近十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各系统各病种的讲座、现场模拟演练、技术操作等十余期应急救治培训班,参加学员达千余人。

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指导意见》中“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中,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要定期对全体急救者、系统管理者进行应急抢救知识、技术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因此,一个组织完善、机构严谨、行动迅速、技术高效地现场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医疗队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医疗水平,同时也反映当地政府及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近十年的应急医疗救援培训,经各网络医院的院前急救分站调查:

现场有效对症处理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现在的85%,现场气管插管也由原来的5%提高到25%。学员对培训项目评估:老师授课内容满意度98.4%,认为课程项目教学计划安排满意度88%通过学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提高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心、脑、肺功能衰竭进行复苏以及对外伤的正确处理,能使病人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种现场对症急救技术。

4、加强社会急救知识普及

院前应急救治中非常重要同时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往往在急救车没有赶到前,发病和事发现场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是降低死亡的关键。在突发事件和病人已经死亡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属或周围的人缺少急救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或者救护方法不正确造成的,令人非常痛心。因此,加强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上门为社区、机关、学校进行短时间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术训练,提高全民的初步急救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就可避免一些不幸的发生。不同地区方法不同,不同职业内容不同。实践证明许多市民都希望得到一般基本的知识,有益自身,有益亲人和社会,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遗憾。

5、存在问题

(1)由于院前急救具有接受任务的应急性、突发性、专业时效性等特点。

对医护人员而言,独立操作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无诊断信息反馈,技术提高不明显。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很低,因此,急救队伍不稳定。

(2)尚未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急救医护群体。

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都由专科轮转到院前急诊科数月不等,一些人员不愿来参加院前应急救治培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院前伤情早期的识别和及时的处理不当,使得急救车仅作为一种运输工具,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和纠纷。

急救医疗服务以逐渐成为社会的需求,但为社会提供快捷、满意的急救医疗服务却相对滞后,由此使得医患关系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管理认识不到位,急救人员的配备和接受专业培训不够重视,由此,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素质,加强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和规范管理,以及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谢平,沈录峰.第15讲.灾害事件中的医学救治模式探讨[J]江西医药,2010,45(8):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