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珍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537200)
【摘要】目的:评价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措施,康复周期为3个月。结果:两组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与康复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康复的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优化其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指导;社会支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95-02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康复护理人员作为康复团队的重要成员,在协调患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扮演好照顾者、健康教育者、执行者、协调者以及出院时患者与家属的咨询者等角色方面起重要作用[2-3]。一般来说,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康复训练是漫长而艰辛的,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需要很长而渐进的过程,为此在康复中纳入社会支持意义重大。同时近年来偏瘫人群越来越趋向年轻,病情重,康复时间长,出院时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4]。家庭与社会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康复场所,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锻炼,让患者生活及早自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初发者;年龄30-80岁;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及智力障碍,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病前日常生活能自理,无四肢残障;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四肢瘫痪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既往有痴呆病史。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3.45±2.10岁;卒中疾病类型:脑出血50例,脑梗死22例;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2.36±2.90年。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与受教育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为临床常规干预,主要为监测生命体征与服药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措施,由医生、护士、家属与社会支持人员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针对每位患者的特点从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心理、训练、饮食等方面作个体化指导。认知干预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心理干预为讲解心理、情绪对脑卒中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疾病的康复中。训练由健康教育小组对脑卒中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直至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方法。包括康复基础训练、坐位维持训练、床上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饮食指导根据中营养科的饮食建议,少膳食总热量、盐、补充膳食钙、补充食物纤维素、调整脂肪酸的比例,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和注意白天的尿量。两组的康复周期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组在康复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生活质量评定:所有患者在康复后选择简化的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进行调查,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6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也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的组间与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与康复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康复的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起因于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脑局部血流障碍、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功能丧失或死亡[6]。脑卒中后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被控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反射性释放,可使得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7]。根据脑损害程度的不同,偏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严重者由于急性病变的中枢性休克作用,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然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8]。
在偏瘫患者的干预中,通过科学、规范、尽早、持续的康复训练,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和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和生存,从而可达到恢复生活技能、提高回归社会能力的目的。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偏瘫是由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脊髓的控制由于大脑损伤而释放,出现联合反应等。同时偏瘫患者要达到随意、协调正常运动,单靠药物是不行的[9]。康复治疗不但可强化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动作定型,并且在康复运动训练过程中协调性也得到提高。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康复医疗网络。大多数患者在综合医院短时间住院治疗之后,就不得不转入社区或家庭,需要加入社会支持康复护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脑卒中致残率,也可以减轻国家及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其中家属和社会支持人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属和社会支持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督促患者进行康复[10]。本文两组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呈现明显提高的趋势,与康复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康复的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其是一个全面评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的综合指标。减少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与社会就是其应用评定目标[11]。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社会支持可通过满足患者的部分要求,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该类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康复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偏瘫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健康指导依从性,患者得到了更多的疾病相关信息,进而有效提高了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性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优化其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79-380.
[2]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2-204.
[3]袁高萍,李显录.社会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76-177.
[4]谢得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05-107
[5]KoenigKL,WhyteEM,MuninMC,etal.Stroke-relatedknowledgeandhealthbehaviorsamongpost-strokepatientsininpatientrehabilitation[J].ArchPhysMedRehabil,2007,88(9):1214-1216.
[6]沈叶丽,张立清,牟晓春.健康教育对家属实施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3):291-292.
[7]SitJW,YipVY,KoSK,etal.Aquasi-experimentalstudyonacommunitybasedstrokepreventionprogrammeforclientswithminorstroke[J].JClinNurs,2007,16(2):272-281.
[8]程吉英.Orem自理理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行为康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46-48.
[9]岳静玲,陈长香,郭慧丽.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4):310-311.
[10]上官平,张晓洁,王建龙.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康复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5):284-285.
[11]ReevesMJ,RaffertyAP,AranhaAA,etal.ChangesinKnowledgeofStrokeriskFactorsandWarningSignsamongMichiganAdults[J].CerebrovascDis.2008,25(5):38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