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生田径学习力模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03
/ 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生田径学习力模型初探

袁丁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学习力是反映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各门学科,掌握学习力模型对培养该学科“想学习、会学习、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并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以及《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初步总结出了体教专业田径学习力模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为后续及其他同仁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田径学习力;模型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生田径学习力模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知网、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为资料库,以“体育教育”、“体育学习”“田径学习”、“学习力”等为关键词,检索并研读大量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针对学生在田径技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任课教师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2结果与分析

2.1解读《课程方案》培养目标与《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2.1.1解读《课程方案》培养目标

《课程方案》指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体育教育专业本身作为教育类专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培养新一代优秀体育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所培养的人才其主要职能是“教学”。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以会教学为首、会带训、会组织竞赛工作以及能从事科研工作等的复合型人才。教学不分场地与时间,除了课堂,课外活动、训练队训练、社区指导等都存在教学,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培养出会进行体育教学的人,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的核心目标。

2.1.2解读《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田径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的为:培养“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田径运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和组织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在《课程标准》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完成的,其教学目的同《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交相呼应,一脉相承。培养体教学生田径运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与田径赛事组织能力、田径运动科研能力等是体教田径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其中田径运动教学依然是放在首位。

2.2体教田径普修课学生田径学习力的定义

关于学习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一个不能被精确定义的名词,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为它做一个定义,如:学习力是一个人或组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1]。再如:学习力是指学习者为把目标系统知识、技能学好并能灵活运用所需的所有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的集合[2]。体育学习力作为一种课程学习力指的是学习者为把体育知识、技能及其他体育能力学好并能灵活运用和表现所需的所有外在的、内在的因素的集合[3]。然而,众所周知,体育包含众多项目,每个项目都具有其自身特点,每个项目学习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都有所不同,对每个体育项目的学习都可形成其该项目的学习力模型。至于本文中关于体教本科生田径普修课学生的田径学习力,笔者依据本科体教专业培养目标及田径普修课教学目的并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特征,将其定义为如下:田径学习力是一个人主动、持续学习并能够掌握与创新田径运动基础理论、动作技术、教学教法及科研方法等田径有关内容的综合能力,是评价一个人能否在田径事业内持续发展的最佳指标。

2.3体教田径普修课学生田径学习力的模型

学习力一般分为动力系统与能力系统,动力系统指学习者的主观意愿、态度、毅力、情感、价值观等,是推动一个人学习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源;能力系统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身体机能等,是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在体育学习力中我们又把这种能力概括为用脑的能力和用身体的能力。田径学习力也由动力系统和能力系统构成,其具体构建如下图所示:

图1田径学习力构成图

2.3.1田径学习力之动力系统

田径学习力的动力系统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毅力和勇气五个部分,五个名词都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其内容的不同和程度的强弱都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因此可以将其统称为动力系统。

情感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简单来讲就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或厌恶的心情,而本文中的情感则指的是对田径运动喜爱或厌恶等的心情。毫无疑问,对田径运动的喜爱、厌恶或其他情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科体教专业的学生大都是高中通过体育统考选拔出来的体育生,虽然各地统考的具体项目不同,有的省份还有专项与辅项之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田径项目必考,因此,体教学生在进大学开始田径课程前对田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情感。笔者随机口头询问了20名本科体教学生对田径运动持有怎样的情感,80%的人表示喜欢,15%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讨厌,其中有一个人表示有点不喜欢。当被问及田径运动中熟知的人物和事件有哪些时,刘翔及其奥运夺冠事件与博尔特及其屡次破百米记录事件被提到的次数最多。可以看出,像刘翔、博尔特这样的田径运动明星对本科生田径运动情感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于态度的定义很多,在心理学中,通常态度表达的意义是对某件事物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心理倾向,也有的把它具体为对某事物认知和情感倾向,及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4]。心理学中的态度和我们这里要讲的态度不太一样,我们平常讲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态度是否端正以及“态度决定一切”,在这样的概念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态度是在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比如专注是一种态度,无所谓是一种态度,谦虚是一种态度,傲慢也是一种态度。在田径学习力中,对田径学习所持有的态度和在学习田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对田径课程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态度决定一切”的说法在田径学习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道理。另外,实践研究证明,态度也会随着很多条件改变,比如态度强度可以随年龄等因素发生变化。因此,态度的调控对也非常重要。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体现了人的判断和抉择能力,同时也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就田径运动项目特性来讲,对于绝大多数的体育教育的本科生,学习田径项目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田径是运动之母,所包含的走、跑、跳、投技术可以迁移到任何运动项目中,不管学生未来具体从事的是哪一个运动项目,扎实的田径基础对自身在该运动项目中的发展都将会起到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的价值就在这里,学生能否认清其价值,或抱以什么样的目的去学习都会决定学习的效果。

毅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同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一样,田径运动不管是理论的学习还是技术的练习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枯燥与乏味、艰苦与困难都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因素,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要强大的毅力与意志力。只有这样,学习田径才能持久、持续。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勇气是个体意志过程中的果断性和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心理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士气状态。为什么讲田径运动的学习需要勇气?因为田径运动中的跨栏、撑杆跳高等项目属于技巧性很高,难度较大的项目,对于这类项目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勇气为基础。在学习跨栏过程中,跨高栏与跨低栏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完全不一样,跨高栏需要更大的勇气才能完成。所以,勇气也是田径学习力动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2田径学习力之能力系统

田径学习力的能力包含有动脑的元认知能力、学习策略、练习策略、表象能力以及动身体的基础体能、模仿能力、示范教学能力、走跑跳投技术及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是进行田径学习活动、完成田径学习目标、提高田径学东西效果所需的综合素质。以下为详细描述:

元认知能力也指自我反思能力,是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反思,该能力很好的总结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导致错误出现时自身的思维过程,能够有有效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东西过程的调控[5]。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学习所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好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学习对象以田径运动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为主。

练习策略与学习策略相近,主要指学习者对练习和训练任务的认识、训练计划的制定及训练过程的调控。田径项目中技术动作的掌握不能缺少练习,其实,以练为主是学习田径运动的一大特征。我们对田径技术动作的练习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训练过程,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时学习田径运动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其中包含训练目标的制定、训练强度与负荷的安排,训练手段的选择等,同时训练还通过自我反馈及外部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

动作表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的是具体